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作者:欣梅爾(90後基督教教育工作者)

偶爾一個機會,我認識了新造的人協會(下稱協會)的會長陳家良牧師,才發現我一直誤會了協會的工作。

#起初不喜歡新造的人協會

原本我對協會沒有太大好感,只是為了做功課,才逼於無奈要接觸他們。受主流媒體影響,我一度以為協會專門拗直同性戀者,並對於他們不斷守衛自身想「校正」同性戀者的做法感到失望。為何要強人所難呢?

但在交談過後,發現協會的工作與我的想像有很大分別。

#原來他們為同性戀者提供「第三條路」

這次有機會聆聽陳牧師的分享,了解到他們的初衷是希望在文化中捍衛小眾者的聲音,包括提供「第三條路」,即在繼續同性戀生活(第一條路)與變成異性戀者(第二條路)以外,提出有第三種生活方式:不選擇同性戀生活,亦不聚焦於性傾向的改變,選擇與同性性吸引共存,可以選擇單身或與異性發展關係。

拗直不是重點?基督徒袁幼軒談聖潔性戀:神沒有呼召我成為異性戀者

(文:梁海欣)

近日有媒體討論「拗直」的問題,指「拗直」有害,但其包括的範圍不尋常地廣闊,即使是自願探索生命不同可能性的輔導,都被打為「拗直」,簡單來說,他們認為任何不是鼓勵同性戀者繼續同性戀行為的行徑都算為「拗直」,表面上是批評「拗直」,但實質上是同志運動在向大眾貫輸「同性戀沒有問題」的思想。此外,有文章的受訪者不認同後同性戀者(離開同性戀生活的人)的選擇,認為他們保持單身,便是沒有真正愛過一個人,浪費人生。究竟同性戀者除了與同性戀愛之外,是否就沒有其他選擇呢?

袁幼軒是一個有同性戀經歷的人。他首先發現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及後才接觸基督教。他由聖經裡知道同性戀是罪,但又無法成為異性戀者,令他十分懊惱。這或者是許多同性戀基督徒的疑惑。後來他發現,我們不需要視同性戀者為自己的身份,神的兒女才是我們尊貴的身份。同性戀者不需要成為異性戀者,但要追求聖潔,遠離同性性行為,因為神是聖潔的。袁幼軒提出聖潔性戀(Holy sexuality),指神一方面要求已婚者要忠於配偶,另一方面則要求單身者持守貞潔。在世人眼中或許是不可思議,但在神眼中卻是豐盛人生之道。

一、拗直不是重點?聖潔性戀:神沒有呼召我成為異性戀者
二、單身不是問題。談談魯益師四種愛,還有你不會說耶穌、保羅、艾偉德宣教士、德蘭修女、斯托得牧師沒有真正愛過一個人!
三、人可以作出自主的選擇,不用受性慾所束縛

[祈禱會消息] 性文化祈禱會(2022年8月):同性戀

性文化祈禱會(2022年8月)
主題:同性戀(二)
主辦:香港性文化學會及新造的人協會

日期:2022年8月18日(星期四)
時間:9pm -10pm
形式:Zoom (連結將於報名後發出)
流程:主題分享、學會近況、禱告
目的:
1. 關心同性戀、認識什麼是後同(post-gay)
2. 從媒體/朋友以外,另一角度了解同性戀狀況
3. 認識新造的人協會

報名:

https://forms.gle/ADgWg6LedTDdKhNBA

[活動宣傳] 性文化祈禱會(2022年6至8月)

性文化祈禱會(2022年6至8月)
六月祈禱會
主題:同性戀(一)
主辦:香港性文化學會

日期:2022年6月16日(星期四)
時間:9pm -10pm
形式:Zoom (連結將於報名後發出)
流程:主題分享、學會近況、禱告
目的:
1. 了解新一代對同性戀的態度及看法
2. 了解同志運動
3. 認識被忽略的聲音:後同(post-gay)

報名:
https://forms.gle/E1yBawuxRAvFG4v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