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制不是性壓抑! 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係

(文:梁海欣)

「伴侶不能滿足我的性需要,怎麼辦?要分手嗎?」
「沒有性行為、沒有性生活,會不會死?會不會生病?」
「為何我有SP(性伴侶, sex partner),又有召妓,但內心還是很空虛?」

佛洛依德的性壓抑說及性解放的思想對今日的性文化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然而,當年青人真的如此實踐性開放的生活時,卻是頭頭碰著釘,沒有得到那些思想所「應許」的滿足和快樂。為什麼呢?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呢?

本文主要參考郭偉聯博士的著作《情.慾.線:神學、文化與倫理析論》第三章,以(一) 拆解性壓抑的迷思,重申性自制的重要性; (二) 討論佛洛依德的性壓抑說對人的倫理道德抉擇的忽略;(三)以及尋索真正使人滿足快樂的關鍵。

單身?沒問題啊! 回應單身三大迷思 著名獨身牧者斯托得牧師(Rev. John Stott)訪談節錄

(文:梁海欣)

情人節去,元宵節來,情侶「放閃」(表現得恩愛)的機會接踵而來,單身者也許會感到不自在。在網上不時會看到單身者自諷的梗圖(meme)或笑話,一般人可能一笑置之,但這些笑話的背後,會否反映著年青人恐懼單身的情況?本文將節錄著名的獨身牧者斯托得牧師(Rev. John Stott)的一些說話,以嘗試回應三條今日人們對單身的常見問題。

一、單身就會很孤單?
二、單身即沒有性交對象,人沒有性生活是不好的?
三、聖經說「那人獨居不好」(創二18),所以結婚比單身好?

講座回應及反思:斯托得牧師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

本會於2021年12月14日舉辦了以下講座:

香港性文化學會20週年講座系列(一) :
福音派教會應如何回應關社及性文化議題? 斯托得牧師(Rev. John Stott)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 (司托得牧師百年冥辰紀念)

由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主講,以及副主席馮國強傳道作回應。出席人數有大約70 人,講座後有幾位牧者和年青信徒寫了他們各自的反思:
1. 思路·豐 (網絡基督徒作家)
2. 田園詩 (牧者)
3. Luke (90後神學生)
4. Wombat (後生仔)
5. 尹天裕 (90後信徒)
6. Moana (傳道人)
7. 陳曉薇傳道 (Florence)

講座逐字記錄:斯托得牧師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

本會於2021年12月14日舉辦了以下講座:

香港性文化學會20週年講座系列(一) :
福音派教會應如何回應關社及性文化議題? 斯托得牧師(Rev. John Stott)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 (司托得牧師百年冥辰紀念)

由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主講,以及副主席馮國強傳道作回應。出席人數有大約70 人,以下為主講關啟文博士的逐字記錄。

逐字稿:招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