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左翼的三一教條: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訴說《D.I.E.教條》如何摧毀教育和商業世界

(文:招雋寧)

多元、包容和平等正蠶蝕教育和商業世界。著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Jordan Peterson細說他的觀察。

未滿六十歲的Peterson剛公布辭任大學的終身教席,成為榮休教授。他認為自己辭職可能在網絡觸及更多人,只是他辭退的原因也因為學術界「Diversity, Inclusivity & Equity」的文化。Peterson諷刺它們是D.I.E.,亦即是「死教條」。

D.I.E.教條怎樣影響他?不。不止是他。Peterson那些即使有亮麗學科成就的「白人異性戀男學生」,現在想擠身入研究行列的機會變得微乎其微,原因就是D.I.E.教條。這種教條已存在多年,過去一直都算是合理,不令所謂「小眾」被制度所歧視。但是他的學生現在於D.I.E.教條下,仕途前景堪虞。此外,Peterson 因經常質疑左翼而成為不受歡迎的教授,令他的畢業生同樣不被接納。

這是第一個令他辭任終生教席的原因。

Political correctness Charles Murray

政治正確 偏執正確

(文:關啟文)爭取弱勢社群權益的動機都是良好的,但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引起公眾爭議。問題是這些行動往往針對那些被視為政治不正確的人,儼然一旦不符政治正確的標準,就連基本人權(如言論自由)也要被剝奪。

廸士尼 國王的新衣 transgender

廸士尼版《國王的新衣》——一個自由派媽媽的反思

「政治正確」最為人詬病的,是導致高壓的社會文化審查,令人即使面對一些荒謬情況,也不敢提出異議,怕被標籤;如此或會使「政治正確」的行為未能得到糾正,變本加厲,令一些社會發展脫離常識,遠離民眾日常生活經驗。美國加州一位媽媽就從日常生活中,覺察到那種異乎尋常的緘默,令她反思性別議題。

楊思言

「特朗普當選對政治正確的再思」公開講座花絮【16/1/2017】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是世界大事,在事前民調一直落後及主流傳媒不支持下,特朗普當選令人感到驚訝。隨著事情塵埃落定,坊間討論日漸增加,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勝選的其中主因,是他反對所謂的「政治正確」,正好回應不少美國民眾的訴求。何謂「政治正確」?這種觀念對香港教會有否影響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