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制不是性壓抑! 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係
(文:梁海欣)
「伴侶不能滿足我的性需要,怎麼辦?要分手嗎?」
「沒有性行為、沒有性生活,會不會死?會不會生病?」
「為何我有SP(性伴侶, sex partner),又有召妓,但內心還是很空虛?」
佛洛依德的性壓抑說及性解放的思想對今日的性文化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然而,當年青人真的如此實踐性開放的生活時,卻是頭頭碰著釘,沒有得到那些思想所「應許」的滿足和快樂。為什麼呢?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呢?
本文主要參考郭偉聯博士的著作《情.慾.線:神學、文化與倫理析論》第三章,以(一) 拆解性壓抑的迷思,重申性自制的重要性; (二) 討論佛洛依德的性壓抑說對人的倫理道德抉擇的忽略;(三)以及尋索真正使人滿足快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