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爸爸感到自豪」 唐氏綜合症男子生下兒子 更將他撫育成牙醫!

(文:梁海欣)

一名患有唐氏綜合症的男人,他的生活雖然不容易,但無阻他成為一位偉大的父親,更將兒子撫養成牙醫!不單父親感到自豪,兒子也表示為父親感到自豪。

患有唐氏綜合症的人能生育嗎?女患者的生育能力比一般女性低,男患者能生育的個案更是絕無僅有。西德爾撒(Jad Issa)能生下一名兒子原本已是奇蹟。他更不負上天的厚愛,努力成為一位好爸爸。

「我為爸爸感到自豪」

「對我來說,如果我可以選擇父親,我不會想到其他人。我為他而感到自豪,就像他為我感到自豪一樣。」— 兒子西德爾撒(Sader Issa)

從「辯證歷史式愛情觀」談到性教育前線實踐—一場豐富的對談

(文:梁海欣)最近,有三個青年人討論霍玉蓮的著作《怎可以一生一世》裡面所提到的「辯證歷史式愛情觀」。由哲學談到神學,由神學談到前線性教育現況。內容精彩豐富,本文為當時的話內容。當中包括辯證歷史式愛情觀、我-你關係(i-thou relationship) 、何謂犧牲及性教育時遇上的困難 (「愛是付出」容易令女同學誤以為向男友交出身體、發生性行為是愛的表現)等等的內容。透過分享以下對談,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有效向新一代展示美好、健康及整全的關係,讓他們樂於追求。

鄭安然(鄭):哲學愛好者、性教育工作者
阿爾敏(阿):哲學愛好者、神學生
比卡超(比):聖經愛好者、性教育工作者

基督徒父母在家性教育 怎樣與孩子談單身?

(文:文恩曦)

在一切以先,你要明暸教會裡溝雜著「愛情至上主義」。

愛情至上主義悄悄與教會接軌

教會裡,信徒唱的流行詩歌,歌詞經常像極了愛情。不只一次,唱了一句,下一句就接上了流行情歌,就像「我愛祢,愛著祢」,接上「就像老鼠愛大米」。

教會的愛論,與愛情至上主義接軌,是一件少被察覺的壞事。

愛情至上主義者信奉的是浪漫與激情。即使全世界都反對,天崩地塌,感受到與愛人在一起就夠了。愛情至上主義使人追求滿足自我,走向一個無底的黑洞,吸收別人的承認、愛和付出,消化了對方本身。

婚姻不是婚禮,偏偏愛情至上主義是倒行逆施。愛情至上所遺禍的舖張婚禮,讓新人自己獲得戀情主角的身份,卻忽視基督教所言去愛的見證。

愛情至上的愛,與基督教的愛,(概念上)有甚麼分別?(事實上)還有甚麼分別?

三種不同性愛觀的比較

三種性愛觀系都有其終極前設(還有很多複雜的中間系統),不能簡單用邏輯證明,這是現代多元社會的難題,我們要互相明白和尊重。

然而理性的標準還是有的(參另一份筆記論及六大判準),每個人可綜合各種考慮去衝量(如人類經驗、內在一致性、後果等),作出抉擇。

現代人大多摒棄傳統性愛觀──而它的確有不少弊病,但往往一下子跳到性解放的立場,這卻忽略了還有開明的人格主義──它一方面避免了傳統的流弊,又沒有性解放那麼極端。最終的抉擇要清楚明白不同性愛觀的所有涵義。

心理測驗與答案:你對自己身體的潛在看法?

(文:蔡凱琳)
以下有35個關於身體的字眼,請你為他們評分。
1分是擁有強烈負面感受,2分是擁有負面感受,3分是沒有正面或負面感受,4分是擁有正面感受,5分是擁有強烈正面感受。

建議可以記錄以下每一個項目的分數,不同項目有不同含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