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重談純潔文化》(Talking Back to Purity Culture)的亮點及對香港性文化的啟迪

(文:梁海欣)

《重談純潔文化:重新發現可信的基督教性愛觀》(Talking Back to Purity Culture: Rediscovering Faithful Christian Sexuality)的作者是美國年輕師母瑞秋·沃德森(Rachel Joy Welcher)。她自小跟從「純潔文化」的教導,但看見了當中各種在實踐時出現的問題,於是決定撰寫這本書,對曾經流行一時的「純潔文化」作出反思,以及提出如何能更妥當地活出基督教的性倫理。

介紹《比自由更自由》 戰勝色情攻略

(文:梁海欣)《比自由更自由》是一本從基督教角度談戰勝色情的書。作者查斯特博士(Dr Tim Chester)是英國教會的牧者。

作者意識到色情問題已到處蔓延,色情成癮者愈來愈多,基督徒無法幸免。作為牧者,作者並不迴避所處時代正在面對的問題——色情。貫穿全書,作者提出五大要點,望能幫助信徒對付色情:

一、恨惡色情:色情的十二個壞影響(包括對自己、社會、妻子及家庭)
二、愛慕上帝:相信上帝的應許,而非色情的「假應許」(例如受尊重、有關係、有避難所的幻象)
三、恩典確據:相信基督的工作、神的愛
四、避免試探:盡全力避免試探,由電腦做起
五、彼此問責:教會群體能在有掙扎時給予監督與支持

拆解「拗直」迷思 同性戀信徒的真正出路及禱告方向

(文:梁海欣)

如果「同性戀」是上主不喜悅的事,那有同性吸引的信徒該怎麼辦?

在坊間,改變性傾向會被嘲笑及污名化為「拗直」,當中「拗」一字令人有強行而為、不可為而為之的感覺。「『拗直』是一個強烈而帶有負面意思的詞語,因為『拗』本身就帶有強行、勉強的感覺。『拗直』」就是強行將同性戀者改變成異性戀者。這樣的表達容易使人反感….」(見拙文《出櫃牧師沒有告訴你的三件事》)

但改變性傾向是否真的不可行的呢?大能的耶穌能履海、行五餅二魚神蹟、使水變酒、使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得潔淨,甚至能趕鬼及使死人復活,那祂能否使同性戀者的性傾向改變呢?全能的上主在同性戀一事上,無能為力嗎?同性戀信徒應怎樣禱告?

關於這個難題,本會訪問了研究神學和聖經中婚姻奧秘的何文康博士,他有以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