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女性肛交有上升趨勢 醫生憂慮同行避談風險

(文:梁海欣)

今年8月11日結直腸外科醫生加納(Tabitha Gana)及顧問醫生亨特(Lesley Hunt) 於《英國醫學雜誌》(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文章,指近年進行肛交的英美女性有上升趨勢,但醫生甚少向女性講解肛交風險,令她們的健康備受威脅。由女性生理結構到現實情況,醫生提到女性肛交的各種風險:感染性病、大便失禁、肛門痛楚、流血及撕裂、心理創傷等等。有回應指進行肛交的女性承受著如男男性交者般的風險,或需做猴痘檢測、直腸抹片檢查等等。醫生指,肛交本為高危行為,但文化及媒體卻將它描繪為正常及令人愉悅的性行為,或令女性承受壓力、更難向伴侶說不。

非常港女:不接受約會AA制的腦神經科學

(文:Mazy) 在女權主義和男女平等的觀念影響之下,現時很多香港的男男女女都似乎認為,在男女交往和談戀愛的消費中,AA制是很合理的。

其實我個人一直對AA制有所保留,以前一直不知為何。

我不是說每個人都不應該AA制,而只是說我個人並不太能接受AA制,以及想提出我的原因。

「有樓有高潮」的腦神經科學根據

(文:Mazy) 幾年前,在無線真人show「有樓萬事足」中,港女Seasun的「有樓有高潮」理論在當時成為焦點,很多人罵她是「拜金港女」。

大家以為我會加入一起罵她吧?不好意思,我是不會這樣做的。

我同意她的表達的確不太好,的確會讓人認為她很「拜金」。

去年讀了一本書“The Female Brain”,讓我更了解女性,也讓我很想試試以腦神經學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有樓有高潮」可能是合理的。

愛情與麵包,不是二選一

(文:Mazy) 相信不少人問過這個問題,「愛情與麵包,哪一個比較重要?」

這樣問的話,似乎代表問問題的人認為「愛情」和「物質」兩者是不相容的,是無法同時擁有的,選了愛情就不能選物質,選了物質就無法擁有愛情。

然後在這個「戀愛大過天」的時代,似乎有些人認為,在愛情關係中要求物質,是罪無可恕的。

為何今日的男生沒有勇氣追女生?

(文:Mazy) 追求心儀的女人需要自信

敢不敢追求自己心儀的女生,我認為這跟男生是否足夠「自信」有關。

自信是一個非常吸引女性的特質。請不要小看一個自信的男人會有多吸引女生的目光。

自信的power:自信能使電單車跑贏跑車

不完美,仍然美麗

(文:Mazy)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看見身邊有朋友用「perfect ladies」和「flawless」這些字眼來形容某些女名人和女明星,我看到後心裡總覺得怪怪的。

我會猜想,我的這位朋友是很想好像她們一樣「perfect」和「flawless」?

其實,我相信不少女性都會希望自己可以「完美」,甚至以一個「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種要求,最明顯反映在對的外貌要求上。

抱歉,但我真心相信「阿媽是女人」

(文:Mazy) 做了二十多年女性,萬萬想不到「甚麼是女性」竟然需要討論,甚至連說一句「阿媽是女人」都要先「抱歉」。曾經看過一個媒體報導,有人認為如果說「只有女人才會患子宮頸癌」也是恐跨及噁心的謊言。近年LGBT中的跨性別運動(Transgenderism)成功製造論述,令主流輿論甚至國家政策都一同挑戰這個常識,異議者被打成食古不化的恐跨者。

讀《塑造未來好女人:與你的女兒坦率談性》令我想起韓劇《愛的迫降》

(文:Mazy) 愛情、情慾、戀愛、婚姻,這些都是人生必經階段,理應是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的事。然而,清楚知道的人又有多少?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到香港性文化學會的圖書館作義工,讓我遇上一本書《塑造未來好女人:與你的女兒坦率談性》(Preparing Your Daughter for Every Woman’s B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