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同性婚姻真的對社會整體沒有影響嗎?當然不可能…也許支持者認為,為保障LGBT人士,這些影響都是合理和必須的,那麼應該坦坦白白,尊重市民的知情權;如果有人認為同性婚姻不會影響別人和社會,不是誤解,便是誤導。
同性婚姻真的對社會整體沒有影響嗎?當然不可能…也許支持者認為,為保障LGBT人士,這些影響都是合理和必須的,那麼應該坦坦白白,尊重市民的知情權;如果有人認為同性婚姻不會影響別人和社會,不是誤解,便是誤導。
(文:鄭安然)性別真的像「光譜」一樣隨意選擇抑或基本上只有男女之分?世界知名的科普雜誌《科學人博學誌》以〈窺探大腦〉為封面標題,綜合男女腦部不同的科學研究,在內文的標題中指出:「男腦女腦真不同」。原來男女之別不單在性器官,也在我們的腦子。本文會簡介這期內容。
【跨性別議題淺談系列】…多元性別論是幾十年前開始出現的一個社會學和心理學概念…在很多歐美地區爆發示威,反對將多元性別論引入教育課程…教宗方濟各更多次公開批評性別意識形態(gender ideology)是「思想殖民」。可見,這項極具爭議的理論,絕不應該當成沒有爭議的客觀事實教導學生…
心理學教授不惜以身試法,以圖引起公眾關注聯邦政府擬在人權法案及刑事法納入「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立法後,只要拒絕用跨性別人士選擇的人稱,已構成投訴的基礎,引起侵犯言論自由的關注。
(文:關啟文、陳婉珊)我們發現,現時歐美漸漸接受「肯定式」的做法,鼓勵有性別焦慮的兒童在小時候以異性身份生活,其實未有多少科學證據支持,相反,專家們更關注肯定兒童的跨性別行為會強化了他們的跨性別認同和性別焦慮……香港政府在處理性別界定的問題時,要建基於理性和科學的證據,堅決拒絕把「政治正確」凌駕兒童的最佳利益
台灣一些團體十多年前已騎劫了性別平等教育,滲入多元性別論,巧妙地把「兩性平等」的概念改為「性別平等」…因此,台灣的《性平教育法》,內容早已不是兩性平等,而是激進的多元性別論,連甄選入學考題上提到一夫一妻關係,也被裁定沒有尊重多元性別。
加拿大卑詩省新民主黨議員赫伯特提出私人草案,要將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加入卑詩省人權條例的受保護項目。他利用兩個年僅13歲的跨性別兒童支持他的草案。表面上,兩名跨性別兒童自信又亮麗,但一段舊記錄片,卻不經意洩露,他們決定變性,多少受了照顧他們的家長鼓勵所致……
(文:陳婉珊)…外國的跨性別運動發展,要推動以心理性別(gender)作為界定性別身份的準則。換言之,如果一個男性認為自己是女性,其他人便應該把他當成女性,反之亦然,不管他的生理性別(sex),也不論他是否曾進行任何變性治療…希望我們仍能保持常識,判斷是非對錯,並以歐美這只「半熟田雞」為鑑
(文:關啟文、陳婉珊)【台灣性平教育系列】這篇文章相信是迄今華文世界中,罕有仔細探討多元性別論的文章,極具參考價值:「性別」真的不是只有「男」和「女」嗎?多元性別論又有沒有理性和學術根據呢?本文一一探討,不容錯過。
(文:鄭安然)【台灣性平教育系列】究竟男女是否沒有差異?兩性是否只是「文化產物」呢?在此文,筆者嘗試在這個情緒化的議題上注入一些冷靜的科學觀點,幫助我們對兩性有更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