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高法院受理天主教領養機構拒同性伴侶申請之訴訟
(文:陳婉珊)2020年2月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決定受理天主教領養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CSS)的上訴申請,預期結果除了決定在美國的宗教背景領養機構,能否拒絕同性伴侶的申請之外,對宗教自由將有更深的意味。
(文:陳婉珊)2020年2月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決定受理天主教領養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CSS)的上訴申請,預期結果除了決定在美國的宗教背景領養機構,能否拒絕同性伴侶的申請之外,對宗教自由將有更深的意味。
(文:殷琛)你或許早已聽過,科學研究證實同性撫養與異性撫養「沒有差異」的結論。然後,每當有「發現差異」的研究證據出現時,那些研究都會承受了「不科學」和「偽科學偏見」的嚴厲指控,被批評為不可取。
(文:陳靈騫)由本會主辦的「再思同性撫養——多角度思考」研習組的最後一場已於 2019 年 3 月 28 日舉行,當日約十多名參加者出席。
(文:陳靈騫) 由本會主辦的「再思同性撫養——多角度思考」研習組的第二場已於 2019 年 2 月 28 日 舉行,當日約 20 名參加者出席。有人說:「科學證實同性戀家庭撫養的孩子與一般家庭的沒 有分別。」
(文:陳靈騫) 由本會主辦的「再思同性撫養——多角度思考」研習組的首場已於 2019 年 1 月 24 日假 中華基督教播道會泉福堂舉行,當日約 20 名參加者出席。首場分別由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永浩博士及本會項目主任鄭安然先生主講,分析同性撫養在世界各地的情況並 探討「同二代」的成長故事。
(文:陳婉珊)我們檢視哥倫比亞法律學院搜集的七十多份文獻的方法學,發現上述的批評仍然適用。若然摘下意識形態的眼鏡,按照當今科學標準而言,現時關於同性撫養的諸多研究…並未能支持兩名父親或兩名母親,對於孩子成長而言,與親生父母沒有分別的結論
同性婚姻真的對社會整體沒有影響嗎?當然不可能…也許支持者認為,為保障LGBT人士,這些影響都是合理和必須的,那麼應該坦坦白白,尊重市民的知情權;如果有人認為同性婚姻不會影響別人和社會,不是誤解,便是誤導。
(文:陳婉珊)教育大學郭勤博士撰文指英國一名社會工作系碩士生,表達反對同性婚姻的看法後被開除合情合理,因為他「無視專業操守的要求」。然則,一名社工(或其他專業輔導人員、老師等)的「專業操守」規限了他不能表達反對同性婚姻,甚至於沒有客觀生物學基礎的新性別理論嗎?
…我們不是說同性撫養研究故意找富裕家庭做研究,只是這些研究樣本呈現出這樣的結構,據此,我們指出,支持同性撫養的研究,並不能支持孩子不需要父母的結論。相反,如果以這些不能推廣至整個群體的數據——尤其甚少男同性戀家庭的數據,聲稱同性撫養沒有問題,是犯了以偏概全的問題。
兩個人相愛的確是私事,香港沒有法例規管,然而婚姻卻是一種公共制度,是政府代表全體市民對一種關係的肯定。同性婚姻的支持者經常說「同性婚姻不會影響他人」,那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