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性文化學會對《岑子杰訴律政司司長》案終極裁決之聲明: 歡迎終院判決肯定一男一女婚姻合憲合法 建議替代方案以持久授權書為藍本
2023年9月5日,香港終審法院對《岑子杰訴律政司司長》案(案件編號FACV 14/2022)作出終極裁決,重申香港繼續維持以一男一女為主體的婚姻制度,以及不承認外地同性婚姻,均屬合憲合法,並沒有侵害同性戀伴侶的人權。這與歐洲人權法庭以及國際人權法庭多次對同性婚姻的判決相符合。本會對此給予高度肯定。
2023年9月5日,香港終審法院對《岑子杰訴律政司司長》案(案件編號FACV 14/2022)作出終極裁決,重申香港繼續維持以一男一女為主體的婚姻制度,以及不承認外地同性婚姻,均屬合憲合法,並沒有侵害同性戀伴侶的人權。這與歐洲人權法庭以及國際人權法庭多次對同性婚姻的判決相符合。本會對此給予高度肯定。
今天西方社會對「母親」的想法是分裂的:既不可取代,又可以取代。
一方面認為母親是我們第一段親密關係。在她的肚腹內及胸口前,我們都被她的聲線安撫。我們的細胞在她的身體內被編織一起。同時認為,她只是一個「焗爐」,擺放其他人的麵包。
一方面認為母親是給予我們臉型、智力、身高等獨特特徵的人,而且是成長時我們逐漸相似的女人。同時認為,她只是在捐卵者名冊中的編號 11365C。
一方面認為母親是那個當我們跌損膝蓋時第一時間衝去找的人;被同學欺負時會突然想起和掛念的人;遇上日常瑣事難題會立即求助的人。同時認為,她可以在兒童的生命中被刻意拿走,原因是「平等」。
(文:招雋寧 )
美國社會通過同性婚制後,愈來愈多人支持不限人數的婚制。民調公司蓋洛普的追蹤調查顯示,認為多夫多妻制(polygamy)道德上可接受的人,由7%(2003年5月)上升到23%(2022年5月)。研究顯示,美國民眾仍然認為「不忠」是不道德,但除此以外,其他傳統婚制的道德特質的鬆綁程度都急劇轉變:同性可以、離婚沒問題、私生子可接受等等。
這種趨勢可說是自然而然,因為支持不限性別的婚制所採用的理據,同樣能夠用以支持廢除其他限制,包括支持不限人數的多人婚制。
【快問快答】8條常見的同性戀疑問
1. 如何看待同性戀這種性傾向?
2. 如何看待同志運動?
3. 香港性文化學會的宗教背景會否影響對同性戀的看法?
4. 同性戀者在港會遇到甚麼困難?
5. 有什麼方法能讓市民更接納同性戀者?
6. 反對香港同性婚姻制度化的原因是什麼?
7. 如何看待同性戀者透過司法覆核獲取權益?
8. 如何看「同性婚姻合法,會帶動其他多元婚姻爭取其合法化」這個說法?
在上一世紀,由於同性婚姻在人類歷史中從未出現,政客們辯論應否更改「婚姻」定義時,其論據和論述往往只能流於想像的。維護家庭和婚姻定義的人提出很多論據和警告,對當時的人來說只是抽象的理論,也許都不及同志團體所反問的一句「別人結婚與你何干?有影響你嗎?」
20年過去,當時很多的「理論」已不再抽象,而是成了某種預言,美國的家庭研究委員會(Family Research Council)就盤點了五類在同性婚姻下的受害者。
近日,我們出版了四款《同性婚姻迷思系列》的單張,歡迎聯絡我們索取。
頭50張免費,每張成本價為$5
歡迎索取: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一 相愛就可以結婚?4頁看懂為何同性結合與婚姻制度無關》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二 夠愛就OK?我爹哋和阿爸都很愛我,但是… 9個同性戀伴侶的孩子 你未聽過的心聲》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三 婚姻平權?4頁看懂同性婚姻與基本人權的距離》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四 字字鏗鏘?拆解10個支持同性婚姻的說法》
查詢:3165-1858 / info@scs.org.hk
**電子版亦已上載至 https://issuu.com/hkscsbooks !
(文:梁海欣)
政治哲學家瑞恩安德森博士(Dr. Ryan Anderson) 在一條影片中,試從哲學及社會科學角度解釋為何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終身結合。
當中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1.為何人與人相愛,要進入法律制度?為何政府有興趣干涉?
2.為何這樣的婚姻重要?重要到政府要介入支持?當婚姻出問題時,會帶來什麼後果?
3.接受同性婚姻,其實是將婚姻定義改寫。這會帶來什麼問題?
男女、男男、女女都婚姻都是一樣的嗎?凱蒂浮士德(Katy Faust)會說:不是
浮士德相信,孩子需要爸爸,也需要媽媽。
兩個爸爸不能取代一個媽媽。兩個媽媽不能取代一個爸爸。
浮士德的父母在她十歲時離婚,後來母親與一名女性一起生活。
有人問浮士德:「你媽媽怎樣看你的立場?」
浮士德:「她覺得好呀,因為兩個爸爸也不能取代她的地位!」
那浮士德怎樣看媽媽和她的同性性伴侶?
浮士德:「她們都很疼愛我。她們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我也愛她們。」
從浮士德的故事,我們可以看見:接納同性戀者,不等於要接受同性婚姻。
孩子的權利值得我們的重視和關注。
(文:梁海欣)
美國雙性戀女護士利百加(Rebecca Bono)愛上了男醫生馬田(Dr Marty Cole)和他的妻子娜塔莎(Natasha)。起初三人只是相約發生一夜情,但後來利百加與這對情侶產生了感情,更逐漸發展成三人戀,便決定三人一起生活。在馬田和娜塔莎婚禮當天,利百加亦在場,三人更在親友前面確立關係。現時三人同居生活。
(文:梁海欣)LGBT意識形態在美國持續蔓延,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使全國「同性婚姻」制度化。在五年後,即202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自認是LGBT的人口百分比顯著上升,尤其是年青一代——估算全國六分一Z世代青年成人(18至23歲)是LGBT*。為什麼呢?調查報告沒有提及。坊間有兩個可能解釋:(一)在這種社會風氣下更多人願意「出櫃」(承認論);(二)這種文化影響下更多人對自己是否異性戀者及順性別者產生疑惑(疑惑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