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性文化學會對港府提交第四次《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報告之意見書
…基於自我性別認同在歐美招致的種種亂象,我們要求聯合國在此議題上加倍謹慎,停止要求/促請本港訂立特定的性傾向及性別認同反歧視法。另一方面,有見於本港一直推行的各種保護LGBT人士的措施,聯合國應予以肯定,並鼓勵本港繼續努力打擊歧視行為,保障每位市民的基本人權。
…基於自我性別認同在歐美招致的種種亂象,我們要求聯合國在此議題上加倍謹慎,停止要求/促請本港訂立特定的性傾向及性別認同反歧視法。另一方面,有見於本港一直推行的各種保護LGBT人士的措施,聯合國應予以肯定,並鼓勵本港繼續努力打擊歧視行為,保障每位市民的基本人權。
本會在過往十多年一直關心和研究性文化和同性戀議題,對性傾向歧視立法一直高度關注,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也曾被委任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所設立的「消除性小眾歧視諮詢小組」的委員。就著研究不同國家處理性傾向歧視的政策和法律等,當年關博士也曾對該小組提供一份詳盡資料。本會希望對政府提供一些意見。
我們認同平等機會的原則,也同意同性戀者也應擁有平等機會。然而,平等機會是一個普遍原則,所有公民亦應擁有,特別在同性戀法例這樣大爭議性的議題上…很可惜,現任平機會主席陳章明最近言行都偏向一方,並且帶頭歧視同性戀異見分子,我們實在感到遺憾…
將男人視為男人,女人視為女人,是其所是,難道陳主席認為這些都是「恐懼偏見」嗎?我們希望陳主席尊重不同意見的市民…不要再動輒把「恐懼」、「偏見」、「無知」這些帶有煽動意味的帽子扣在異見人士身上…當跨性別政策影響女性的私隱和安全時,平機會如何平衡不同人權之間的衝突?
(文:關啟文)整體而言,這些後來提供的補充數據與平機會挺立法和同婚的立場不太脗合。不少人自然會有疑問,是否因着不利自己預設的結論,平機會就刻意向公眾隱瞞部分數據呢?或用「前後腳」的策略把重點放在有利數據上呢?要平息這些疑慮,平機會實在要進一步交代今次涉嫌隱瞞反面數據的事件。
(文:Mazy)「安全套」真的安全? 坊間經常說「安全性行為」,到底什麼是安全性行為?人們常說的「安全性行為」,通常是指使用「安全套」。 但是,安全套到底有多安全?如果真的很安全,為什麼還有許多女生在進行「安全性行為」後,仍然擔心懷孕? 「安全性行為」中的「安全」二字,到底是指什麼呢? 似乎,這裏的「安全」,只是男生覺得的安全。減低感染性病的機會,並且將引致女生懷孕的機會降至幾個%以下。幾個%,很少很少的懷孕機會對男生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因為懷孕的並不是男生,那幾個百份比只是頭腦上冷冰的數字。所以這個數字只是有些男生用來哄女生上床的藉口。
「被消失」的電話調查數據顯示港人相當接納LGBTI人士,與研究報告以一年時間只收集到61個焦點小組意見+19個網上匿名歧視個案的情況吻合…平機會使出這招「緩兵之計」,周一嶽主席已成功於2月15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向政府和議員推銷其催促立法的「劇本」。
(文:殷琛)轉眼2019年已過了一整個月。即將步入豬年,我們為大家精選了2018年同志政治(LGBT Politics)的標誌性事件,回顧去年同志政治的發展路向。
(文:關啟文、陳婉珊)黎苑姍和蔡玉萍將論點「重新包裝」,寫成〈關於性別承認法的七點謬誤〉…有時,支持性別承認法的人,會將反對的意見表達得很極端,使反對者看上去都很反智,彷彿反對論點不值一顧(比不堪一擊更不屑),這種做法很可能已犯了打擊稻草人的謬誤…
(文:梁海欣)
近日讀到一則網絡故事,故事內容關於一名女子受男友威逼,要發生性行為,否則就是「不愛他」。網民紛紛留言,大部分人認為樓主應與男友分手,因為他不懂得尊重女性,只顧自己獲取性快感,更向樓主作出情緒勒索;有少數人認為男友的要求合理,反而是女友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不與男友做愛就是不愛他嗎?原來拍拖時不做愛,可能才是真正愛他的表現。本文將談談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的三大好處:
一、把握時機學習性自制
二、不怕性病:真正的專一性關係
三、不怕懷孕:有意懷孕及不怕意外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