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頂尖欖球員捲「恐同」批評
(文:陳婉珊)菲勞的言論並非旨在貶低同性戀者,只是表達一種信仰觀點,再者,聖經的性倫理標準十分清晰,對婚姻以外的性關係一律譴責,並非只針對某群體。也許菲勞的言論會使部分人不快,然而,能否容納不同意見,正是一個社會多元包容的指標
(文:陳婉珊)菲勞的言論並非旨在貶低同性戀者,只是表達一種信仰觀點,再者,聖經的性倫理標準十分清晰,對婚姻以外的性關係一律譴責,並非只針對某群體。也許菲勞的言論會使部分人不快,然而,能否容納不同意見,正是一個社會多元包容的指標
(文:陳婉珊)英格爾不認同大學審查保守觀點,他表示他不獨為了自己爭取,更多是為了保護其他保守學生的言論自由:「這不是關乎跨性別、婦女權利或工資問題,這是關於言論自由,以及在大學裡經常濫用智力。」
(文:陳婉珊)《消音者之聲》由向自願脫離同性戀生活人士提供治療輔導的機構Core Issues Trust製作,歷時兩年,在8個國家拍攝,共有15個故事,講述脫離同性戀生活的經驗和當中遇到的困難。製作目的是抗衡在公共空間日漸難以發聲的情況,希望社會尊重求助人自決尋求幫助,脫離同性戀生活的權利
(文:陳婉珊)當凱茜寧願損失生意,將訂單轉介到競爭對手,而且同性伴侶又能輕易地在別的蛋糕店買到婚禮蛋糕,為何不能讓凱茜保有良心自由?為何要透過公權力逼迫不認同的人?
(文:陳婉珊)英國一名中學教師稱讚一群學生「做得好,女孩們」,可是當中一名學生自我認同為男生,對此感到受冒犯並向校方投訴;校方調查期間,教師須停職及留在教員室。該教師現向僱傭審裁處投訴遭歧視及「構定解僱」。校方拒絕回應事件。
(文:陳婉珊)蘇利雲本身是天主教徒,他肯定宗教信仰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並批評婚姻平權運動變得虛偽和不寬容…要求其他不認同他們生活方式的人寬容,現在卻強逼不認同自己的人慶祝同性婚禮,而且,他們本來就能輕易地轉到別的店舖買到需要的東西…
【跨性別議題淺談系列】根據數十年臨床經驗,朱克博士認為性別認同在兒童期是可改變(malleable)的,一般去到青春期後便比較固定,因此,基於變性的路難免崎嶇,他傾向先嘗試讓兒童認同原生性別。可是,一些跨運人士卻不滿意這種治療方法,指控朱克博士進行所謂的「拗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