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宗官方認定少女輕生原因是社交網絡——四個親子傾談貼士
(文:鄭安然)
(親子性教育情報站,10月2022年)
近日在網上看到這新聞,值得父母留意:
//【當演算法不分黑白餵養資訊,就可能釀成悲劇】
英國的14歲少女茉莉輕生案經過長達5年調查後,官方認定「社群媒體」為茉莉的致死主因,是全球第一例政府認定的兒少因社群媒體輕生事件。
(文:鄭安然)
(親子性教育情報站,10月2022年)
近日在網上看到這新聞,值得父母留意:
//【當演算法不分黑白餵養資訊,就可能釀成悲劇】
英國的14歲少女茉莉輕生案經過長達5年調查後,官方認定「社群媒體」為茉莉的致死主因,是全球第一例政府認定的兒少因社群媒體輕生事件。
(文:梁海欣)
金錢、性愛、權力,張濤辰(Chang Tou Chen)似乎擁有一切,但他的內心仍是十分空虛。在銀行界工作了二十年的濤辰居住在新加坡,於2015年從高薪厚職中退下來,現時在新加坡的神學院及教會裡工作。為何有這麼大的轉變? 原來與他的信仰,尤其是與他的同性戀故事有關。
(文:梁海欣)
美國記者兼作家羅拉威遜(Norah Vincent)近日離世,終年53歲。她的著作《自製男人》(Self-Made Man)記錄了她18個月女扮男裝以羅特(Ned)身份潛入異性世界的經歷,曾成為當地2006年最暢銷書本,也令她成為媒體的焦點。在訪問中,她提到這段經歷拆掉了一些她舊有對男性的負面觀念、偏見和成見,也讓她體會男人之苦,呼籲人們給男士們多點體諒和愛。
以下是羅拉其中幾個深刻的經歷:
一)保齡球會中悉心教導入門者的男性
二)妻患癌症,只有片言隻語的男性
三)脫衣舞會中受性衝動捆綁的男性
四)在約會中,常處下風的男性
(文:梁海欣)
貝克特庫克(Becket Cook)於美國德州達拉斯市出生及長大,在大學畢業後便移居洛杉機,繼續追逐他的寫作及演藝夢想。他成為了一名製作設計師(production designer),與世界頂級攝影師和導演合作,為著名的雜誌拍攝時尚照片,以及為名牌子製作廣告等等。
身處洛杉機的貝克特,也全面開展了男同性戀者的生活。在十五年間,他曾與許多男性發生關係。
然而,事業上的成就,以及與同性的情愛關係,並沒有為他帶來滿足。「這就是全部嗎?」(“is that all there is?”)強烈的空虛感使他思考生命的意義,並以各種方式尋找它。
(文:梁海欣)
前女同性戀者羅莎莉(Rosaria Champagne Butterfield)曾任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英語和女性研究終身教授,1999年歸信耶穌基督。羅莎莉後來與北卡羅來納州改革宗長老會牧師肯特(Kent Butterfield)結婚,現在是一名在家教育子女的母親(a homeschool mother)、作家和演講者。
(文:鄭安然、梁海欣)
最近,一名朋友想多了解職場性騷擾。提到性騷擾,我說我想起我們的播客節目「Sex But True 騎呢性趣聞」 “EP36 圖書館是性罪行溫床?”那一集,友人很快就回應道圖書館陌生人與辦公室上司是不同的。陌生人?報警就可以了。但上司?不知怎麼辦!曾有職場女性被她年長20年的上司路過時碰到臀部,慌張得不知所措…
網上有許多教人如何面對及處理性騷擾的文章,大多是鼓勵受害人勇敢舉報發聲,也要求著公司設立性騷擾投訴機制等等。但甚少文章探討為何會有性騷擾的問題,以及性騷擾與性解放之間可能存在著的關係。
(文:梁海欣)在閱讀網絡愛情煩惱的故事時,留言區不時出現「感建分」(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的意見。但這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嗎?如果不分手,可以如何走下去?這個可能是許多情侶想問的問題。
矛盾與衝突本來就是一段親密關係必然要面對的事,但不懂得妥善處理,便容易分手收場。原來戀愛不是甜蜜、甜蜜、甜蜜而已,戀愛過程充滿著甜酸苦辣,好好戀愛是對生命的磨練,是學習愛、付出和犧牲的好機會。
琳達卡羅爾(Linda Carroll)是資深的婚姻及家庭治療師,三十年來的經驗讓她發現不同伴侶相處時遇上的常見問題,因而提出了「愛情週期」(Love Cycles)。她的著作《愛情週期:持久愛情的五個基本階段》(Love Cycles: The Five Essential Stages of Lasting Love)更被翻譯成四種語言。卡羅爾提出的五個戀愛必經階段為:
一)融合(Merge)
二)懷疑與否定(Doubt and Denial)
三)幻想破滅(Disillusionment)
四)決定(the Decision)
五)全心地愛(Wholehearted Love)
需要留意的是,「階段」一詞可能會令人誤以為走過就不會回頭,但卡羅爾指這五個階段是不斷循環的(cyclical),不應線性地理解(linear)。本文將介紹這五個階段,以及發現這套理論帶給我們的啟發。
(文:梁海欣)
書名:《我們與相愛的距離:戰勝情慾,奪回真愛》
作者:林少軒
出版社:天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日
作者林少軒是台灣一名年青的牧師,成長於這個性泛濫的年代,戀愛關係與性關係唾手可得,卻沒有使林牧師內心得到滿足。直到遇上基督,林牧師的生命經歷翻天覆地的轉變與更新。
書本內容遊走於林牧師的個人故事、他人的故事和聖經真理。林牧師向讀者坦白自己在性、戀愛、兩性相處、色情等等方面的軟弱,真實且有血有肉,在華語書籍中較為少見。林牧師從弟兄姊妹身上聽到的故事,亦豐富著書本的內容,讓更多不同經歷的人可以共鳴。聖經的真理,結合人的真實經歷來說明神創造的性是何等的美好、罪的權勢的真實、人如何在恩典中得自由、如何在掙扎中走上聖潔的路等等,在辨識外在世界諸多謊言的同時,重新認識神的真理。
(文:呂詠鈞)
現代社會將男女拆分成不同的類型。不知大家有無聽過「犬系男友」同「貓系女友」等的詞組呢? 記得有一次聚會,為了令大家更快地熟悉彼此,就發生了以下對話。
A:「不如大家都講吓你哋嘅理想型係咩?」
我:「吓? 依家有咩類型啊?」
A:「咁你都唔知?! 唔緊要,你不如形容一下,你想你另一伴有咩性格特質。」
我:「我希望對方理性、穩重、有安全感、係我需要的時候可以比到合適的建議,共同成長。」
A:「哦~~~咁咪唧係『鶴系男友』!」
我:「其實…點分係咩動物家?」
原來媽媽對我們的愛及照料,在我們生命頭幾個星期已經開始了。
2015年英國有一個有趣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女士可以透過「子宮奶」(histiotrophe)給未出生的胎兒寶貴養份。嬰兒11週大之前,「子宮奶」提供胎兒所需的能量及生化組成部份,因為這時候的胎兒還太小、太脆弱,無法連接臍帶從母體吸收營養,於是子宮的分泌成為代替品。曼徹斯特大學研究員瓊斯(Carolyn Jones)說這段期間內,子宮內壁的腺體會製造肝醣與醣蛋白等,胎兒透過胎盤吸收,就可以賴以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