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親身經歷證性解放的虛妄 基督救恩的真實 介紹《我們與相愛的距離——戰勝情慾,奪回真愛》

(文:梁海欣)
書名:《我們與相愛的距離:戰勝情慾,奪回真愛》
作者:林少軒
出版社:天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日

作者林少軒是台灣一名年青的牧師,成長於這個性泛濫的年代,戀愛關係與性關係唾手可得,卻沒有使林牧師內心得到滿足。直到遇上基督,林牧師的生命經歷翻天覆地的轉變與更新。

書本內容遊走於林牧師的個人故事、他人的故事和聖經真理。林牧師向讀者坦白自己在性、戀愛、兩性相處、色情等等方面的軟弱,真實且有血有肉,在華語書籍中較為少見。林牧師從弟兄姊妹身上聽到的故事,亦豐富著書本的內容,讓更多不同經歷的人可以共鳴。聖經的真理,結合人的真實經歷來說明神創造的性是何等的美好、罪的權勢的真實、人如何在恩典中得自由、如何在掙扎中走上聖潔的路等等,在辨識外在世界諸多謊言的同時,重新認識神的真理。

從犬系貓系現象看愛情專一的秘訣——探討Viktor Frankl的愛情觀

(文:呂詠鈞)

現代社會將男女拆分成不同的類型。不知大家有無聽過「犬系男友」同「貓系女友」等的詞組呢? 記得有一次聚會,為了令大家更快地熟悉彼此,就發生了以下對話。
A:「不如大家都講吓你哋嘅理想型係咩?」

我:「吓? 依家有咩類型啊?」

A:「咁你都唔知?! 唔緊要,你不如形容一下,你想你另一伴有咩性格特質。」

我:「我希望對方理性、穩重、有安全感、係我需要的時候可以比到合適的建議,共同成長。」

A:「哦~~~咁咪唧係『鶴系男友』!」

我:「其實…點分係咩動物家?」

研究:嬰兒在媽媽體內已飲「母乳」

原來媽媽對我們的愛及照料,在我們生命頭幾個星期已經開始了。

2015年英國有一個有趣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女士可以透過「子宮奶」(histiotrophe)給未出生的胎兒寶貴養份。嬰兒11週大之前,「子宮奶」提供胎兒所需的能量及生化組成部份,因為這時候的胎兒還太小、太脆弱,無法連接臍帶從母體吸收營養,於是子宮的分泌成為代替品。曼徹斯特大學研究員瓊斯(Carolyn Jones)說這段期間內,子宮內壁的腺體會製造肝醣與醣蛋白等,胎兒透過胎盤吸收,就可以賴以長大。

十個預防子女遭受性侵犯的親子傾談建議 —從七月份香港的三宗兒童性侵案談起

親子性教育情報站(2022年7月)
(文:鄭安然)

7月份,香港有多宗兒童被性侵犯的案件審判,大部份受害兒童是十歲以下,分別有「鋼琴男教師教琴時非禮7歲及9歲的女童罪成」、「圖書科男教師在校內多番非禮兩名9至11歲女童,維持原判」及「陌生男殘廁叫5歲女童口交 認非禮候判」在第三宗案件中,「女童X當日由母親的朋友接送往上補習社,惟其友人因有事處理,只把女童送至1樓,並叫女童自行上3樓的補習社。X的母親Y於下午1時30分接獲補習社通知,指其女兒未有出現,X母便到商場要求查看閉路電視,約在下午2時15分知悉其女兒已回到補習社。X母之後問女兒發生何事,X稱被一位叔叔帶到天台公園玩,之後兩人又一同去到殘廁。當母親問到叔叔有沒有進一步行動時,X保持沉默,Y便帶女兒報警。」陪同的友人很可能犯了疏忽照顧兒童罪。

女學生BL上腦看男教師為CP?談談性化如何損害純友誼

(文:梁海欣)

在Instagram school.secrets (校園秘密)裡,有一個帖文懷疑是女中學生的投稿,內容關於她對於學校新來的兩位男教師之間有情侶關係的幻想,網民大多勸她別太多幻想,快回到現實。

為何女學生會有這種幻想?她只是特殊情況嗎?

在帖文的圖片裡也有提到「腐女」,也即是BL(Boy’s Love, 男男戀)著作的愛好者。她們鍾情於言情小說中的男男戀,因而對於現實世界中男人和男人之間較親密的舉動產生暇想也不足為怪。原本單純友誼之間的互動,被看為很曖味、有戀愛的味道、甚至是有性暗示的意味,這情況可稱為「性化」(sexualization)。

本文將引用美國一位文化及政治評論員麥卡利斯特(D. C. McAllister)的文章《如何停止性化一切》(”How To Stop Sexualizing Everything”),談談性化如何損害純友誼。

一)友誼(phileo)與慾愛(eros)之混淆:還記得路易斯的四種愛嗎?
二)有強烈情感可以是友誼,不一定是同性戀
三)多人婚姻也是今日人們失落純友誼的例子

建立穩固戀愛關係 你自覺能欣賞另一半嗎?

(文:招雋寧)

“你喜歡他甚麼?
“他很有才華和見識,常給我新的眼光。

你怎樣評價自己伴侶?你有多欣賞他的特質?

原來這份觀感,對戀愛關係有深刻的意義。

當一個人認為配偶待人處事比自己更有能力、有技巧,或具備某種特質,例如很有親和力,這種能夠看得起伴侶的想法,獲學者稱為 拉抬配偶(partner enhancement)。看得起伴侶有利關係的穩定、滿足感、良好溝通和彼此委身。

怎樣提升婚姻幸福的機會?美國學者提出四個建議

(文:招雋寧)

盲婚啞嫁的年代,人先訂婚盟,再有性關係和孩子,再談戀愛關係。現代人為婚姻和戀愛鬆綁,人可以先選擇對象,建立戀愛關係,再有婚姻,再有性關係和孩子。隨著鐘擺效應,性、婚姻和戀愛的解放,發展到了一個相當寬鬆的地步:先有性關係,再考慮同居,試試建立關係,過程中甚至有了孩子,再談婚盟。

發展不一定是人類的進步。嚴謹的社會科學家,對改變有謹慎的觀察。性的解放--婚姻、戀愛、性和生育關係的疏鬆--似乎與婚姻關係質素的滑落有相互增長的現象。兩者同時發生,也不表示互為因果。有學者嘗試疏理出與婚姻質素互為影響的元素。

別再搞錯「食色性也」的意思了!孟子沒有說過!

(文:梁海欣)

最近東網報了一宗新聞,標題為《酒店露天浴池戲水 情侶不禁上食下品 纏綿舉止盡收網片》,內文第一句為:「孟子千古名句『食色性也』,放在如今世代仍然適用,但古人仍借後句『君子好色不淫』警醒世人,雖則好色乃人之天性,仍要懂得拿捏尺度,方不失道德。」不禁令人再次汗顏!其實「食色性也」並非出自孟子之言!

朋友結婚後被問還可不可以與異性單獨外出 談談發問者的教條主義思維

(文:梁海欣)

最近,Instagram story流行玩「匿名發問」,就是用家歡迎朋友們匿名地自己發問任何問題,然後用家在自己的story 上逐一回應。有一位已婚朋友被問到:「你現在還可不可以與異性單獨外出?」對於這種「可不可以」的教條主義式的思維,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這位已婚朋友懷疑這條問題是由他的前度情人發問的呢。

對於這種「可不可以」的思考模式:
一)背後反映的是教條主義式的戀愛?
二)太多講自由權利,太少講犧牲付出?想起愛無能(love-disabled)
三)不要問「可不可以」,試著問「會不會?或需不需要?」

介紹《比自由更自由》 戰勝色情攻略

(文:梁海欣)《比自由更自由》是一本從基督教角度談戰勝色情的書。作者查斯特博士(Dr Tim Chester)是英國教會的牧者。

作者意識到色情問題已到處蔓延,色情成癮者愈來愈多,基督徒無法幸免。作為牧者,作者並不迴避所處時代正在面對的問題——色情。貫穿全書,作者提出五大要點,望能幫助信徒對付色情:

一、恨惡色情:色情的十二個壞影響(包括對自己、社會、妻子及家庭)
二、愛慕上帝:相信上帝的應許,而非色情的「假應許」(例如受尊重、有關係、有避難所的幻象)
三、恩典確據:相信基督的工作、神的愛
四、避免試探:盡全力避免試探,由電腦做起
五、彼此問責:教會群體能在有掙扎時給予監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