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研究揭示#nomakeup、#nofilter的IG生態 怎樣扭轉「人工樣貌」對女性身體形象的破壞

(文:招雋寧)雜誌和電視上的「完美」女性形象,會削弱觀看者對自己身體的評價,儘管影響力是有限的——這是廿年前研究的結論。

自從社交媒體盛行,同樣的破壞變得更強烈。對使用facebook、Instagram(IG)的人而言,與自己樣貌身形比較的,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影星和模特兒,而是身邊所認識的普通人。

分析逾千張IG Selfie 英國學者揭示女性的自我物化

(文:招雋寧)有些IG帳戶裡很多自拍照,令人感到不自在,卻又不懂怎去形容。這可能是因為自我物化。早於20多年前,美國心理學家Barbara Fredrickson及Tomi-Ann Roberts運用物化理論解釋,女性的整個身體和人性是怎樣被還原為僅僅身體部位或性功能。然而當社會上許多人都把女性視為性感尤「物」,物化觀念盛行,這有機會令女孩子和年輕的女性用同一方式來看待自己,形成自我物化(self-objectify)的現象。

感到自己體形很差勁?與少女應對低落身體形象的七點策略

(文:招雋寧)女生步入青春期後,較容易經歷到身體形象低落。性教育的任務之一,是幫助步入成年的少女健康地接納自己的身體形象。怎樣與女生傾談身體形象?有美國學者透過一次質性研究,列出了一系列與年輕女生談身體形象的關鍵概念和要點。這些要點似乎能讓從事性教育的人,更具體地與少女談身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