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閱讀 20周年特刊
香港性文化學會對我的影響
蔡凱琳姊妹(Zita)
感謝香港性文化學會邀請,讓我有幸參與20周年紀念特刊。
我曾在2020年至2021年,在學會實習及擔任媒體及項目幹事一職。感謝神奇妙地帶領我進入學會。
先要與各位分享我和學會的相識過程。我和安然是在同一所教會,他是大專團契的導師,而我是剛轉到這間教會的新人。團契內,安然分享截然不同的題目,讓我發現男女差異、創造論、預定論、愛情觀、各種社會議題,都可以與神學有關。這個空間亦容許我們討論,持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但又會包容彼此的價值觀和達成某部分共識。將社會議題連結聖經,又不批判地容許我們表達意見,是我在從前的教會和中學團契未曾試過的,簡直讓我「大開眼界」。
其後,因為大學的實習,我自行聯絡安然,詢問一下是否有機會加入學會。我一直都希望將福音或基督教價值觀連結社會,學會正好是這個地方。加入學會後,我接觸到不同的理論,例如LGBT的背景,性解放的歷史,法律、自由與道德的關係,同性婚姻家庭與下一代的數據,台灣通姦罪除罪的各方看法等等。學會不但提供我一個學習的地方,而且給我實踐的機會。理論不再是書本或頭腦上的知識,而是可以貼地,連結大眾。當中我有幸參與台灣通姦罪除罪的講座,跟大眾講述背景和各方看法。有機會讓我撰寫美國最高法院Bostock案的回應。也有機會讓我進入大中小學,與學會共同開創《Sex But True騎呢性趣聞》Podcast,與學生們和大眾分享性教育和對坊間性別議題的看法。現在回想與學會的認識,應該就是神想讓我看到基督教與大眾連結的一面,將基督教價值觀結合性別議題,再用理論和經驗,相輔相成地與大眾分享,讓大眾看到神在性別議題上的愛。
在大學、中學內分享和Podcast觀眾留言時,常常被問到為何要堅守性倫理和愛情觀。我不是「死板」或過份保守,而是在思考過後,覺得愛自己和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我看見很多人受傷,聽到很多人的故事,他們是怎樣走過的。我的好朋友會害怕懷孕而打避孕針,但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問她為甚麼要選擇這樣做,她卻說不出答案,回答我不知道。我身邊有很多人缺乏家庭溫暖,或被愛所傷。為了尋找愛,將自己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將自己的一切豁出去,包括自己的身體。可是身體不單單是身體,而是連結著我們的心靈,我們的過去。這個身體由一出生開始就跟著我們,我們跌倒,身體會痛,甚至心也會跟著痛。我們的過去包含著很多情緒和感受,影響著我們每一個決定。我們身體受傷,會消毒,會貼膠布,避免把傷口造成二度創傷。可是心靈受傷,卻急著找別人按著傷口,而逃避從根本的醫治。
我也是在缺乏愛的家庭中成長,爸媽因為忙於工作和照顧弟弟而忽略我,花了很多年時間才和父母和我的過去和解。成長中的我,不想從另一個人身上找到愛,而是想花盡自己的時間,在青春中闖蕩。所以當時的我,將時間都花在學生會,社活動,學業和社交。當時的我告訴自己「你已經沒有人愛你了,如果你都不愛自己,就真的沒人愛你了。」每次跟自己說這句話,心中也會一酸。回頭看,可能當時的我希望在自己身上找到價值,看到自己的好,跟自己不斷對話,與自己不斷和解,倔強的我想愛自己,想「自私」一點。
我將自己想要的都寫下來,無論是人生To-do list,還是擇偶條件。「貪心」的我,總是想逐點逐點「剔」完整張清單。慢慢來,時間總會慢慢地走,而答案總會慢慢地浮現。中學畢業後,我開始覺得是時候找個伴,所以靜靜地觀察身邊的人。透過跟旁人相處,了解他們的人生方向、目標、價值觀、待人處事態度、生活習慣、性格等等,發現神就是會在適當時候讓我遇上適當的人。我的另一半,真的是「另一半」,完全符合27項擇偶條件,甚至更好。他總會讓我安心,就算經歷3年異地戀,但仍然滿有安全感,給我最大的「安舒區」。他說「你是捧在我手心上,我怎捨得傷害你」。而我們也結婚了。神就這樣慢慢地讓我經歷和找到答案。
現在的你了解自己嗎?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嗎?原諒自己和自己的過去了嗎?安慰自己了嗎?你愛自己嗎?坦白說,我只是比較「自私」,想愛自己,想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所以才不想讓自己的所有都轄出去。我的身體怕受傷,怕痛,我的心靈也是。把盛載著過去回憶、情緒感受的身體交出去時,也將整個心靈也交出去了嗎?也將自己的一切交出去了嗎?答案將由我們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