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性教育再想像】談談新一代抗拒拍拖的現象

鄭安然(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

  「我在手機捉一隻罕見的Pokemon 滿足過追女仔。」

不想戀愛的新世代

  近年,我到學校和教會分享「愛情」週會時,愈來愈多青少年問我:「是否一定要拍拖?」、「可以不拍拖嗎?」根據家計會中學生性態度調查,自2011 年起,高中生拍拖數字由超過一半跌至2021年約三分之一;美國錄得新世代的高中生拍拖數字是嬰兒潮及X世代高中生拍拖數字的一半,其中一個主因是智能手機電話普及。

  青少年為何不想拍拖?有人回答:「我在手機捉一隻罕見的精靈(Pokemon)滿足過追女仔。」另一個同學和應:「拍拖好煩,返屋企睇片和打機好過。」以前的青少年問:「點解唔可以拍拖?」今日的青少年問:「點解要拍拖?」以前的同學問:「哪裏找真愛?」現在的同學問:「二次元有真愛嗎?」、「我覺得二次元拍拖比三次元拍拖更快樂,可以繼續下去嗎?」二次元指遊戲或動漫世界,三次元指真實世界。一位中二女生曾對我說她的戀愛對象是遊戲人物Yukina。我問她:「你們會不會吵架?」她說:「我們互相遷就。」她對我說,二次元拍拖不會被父母反對,三次元拍拖才會。

難以面對真實世界

  面對青少年愈來愈抗拒談戀愛,父母和教牧或會開心,但這只反映另一個時代問題,就是他們對現實關係和經驗的抗拒,更強調虛擬世界的自我,忽略真實世界的自我。根據學者珍.特溫格博士(Dr. Jean Twenge)的分析:新世代比以前的青少年更不想外出,常待家中;不懂與人真實相處,更易覺得被別人的說話冒犯;最多情緒病的一代;害怕現實責任,傾向個人主義等。更深層的問題是,虛擬世界漸漸取代新一代在真實世界學習與人相處的機會,剝奪了他們建立長久關係的能力和耐性。

  這樣說不是要責怪新一代,他們是時代的受害者,父母和教牧都需要明白,才能用新眼光看情性教育的新方向。首先,與新一代建立真實關係,讓他們感受到真實世界的溫暖和別人的同在,虛擬世界永遠不能取代。然後,教會可安排中年或老年夫妻在青少年團契舉行類似「我們的愛情故事」的週會,讓他們看到真實婚姻雖有困難,但總能走過,甚至最後令人羨慕。

  今年開始,我在機構開發情景體驗遊戲的週會,引導他們如何在真實世界與人相處。不出所料,會後都有同學覺得與人相處很煩,但我以自身經驗鼓勵他們:「沒有人一出生就懂與人相處,這是青少年時期不斷從錯誤中學習的必經階段。當你將來回頭看,其實也沒有想像中困難。你們一定可以做到!」

本文轉載自《傳書》雙月刊(總第183期),版權屬『中國信徒佈道會所有』。
連結:https://www.ccmhk.org.hk/bimonthly/view?id=2058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