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性教育不止於父母:以寬闊家庭系統了解青少年性教育的持份者

招雋寧(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Photo by Tyler Nix on Unsplash

「有些心底話,與媽媽談不到,反而與阿姨講到…」

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家庭性教育,不只是父母性教育,亦可能涉及了其他家庭成員,姑姐姨媽,叔伯兄弟,甚至是表兄弟姊妹。

Wellesley College的研究員Jennifer Grossman與學者團隊訪問了39個延伸家庭成員(即如上述提到,父母以外的成員),了解他們曾經怎樣與家中青少年談論性和戀愛關係。

九成受訪家人提到,會談到性和戀愛是因為有緊密和信任的關係。連結是青少年性教育的基礎。受訪者Ava分享,姨甥會找他談性是因為知道他會保密。

學者認為,青少年需要信任的人,並會坦言相告的人。他們有時迴避父母(的說教)。事實上青少年處於尋覓獨立自主的階段,會不由自主地與父母和兄弟姊妹保持一點距離;只是他們依然想找可信任的人分享心事。

其中有受訪者解釋,因為青少年父母的家庭「很著重宗教」,令到他不敢向父母談論性事和戀愛,「好似不可以討論性」一樣。青少年感到與朋輩相處更輕鬆,因此一些年紀較相近、對於同代性觀念較接近(例如:出櫃)的表兄姐,就更易成為分享對象。

學者在研究結果中注意到,只有兩成人是完全不向任何家人談論性和戀愛的話題,反之近六成人會向父母以外的延伸家庭成員分享性和戀愛的事。推動家庭性教育時應該超越「父母」性教育,考慮到延伸家庭成員的投入。

同輩的家庭成員(如:表兄弟姊妹)看法和經驗較為類同,可以產生信任和同行的感覺;而其他長輩級的延伸家庭成員(如:Uncle和Anutie)則較容易填補其父母想要表達「難聽得入」的意見,例如延遲性行為、不要懷孕等。這是學者在比較不同身份成員的訪談時所得的發現。然則,在家庭性教育中,除了「父母」外,還有「兄弟姊妹」和「其他長輩」的不同角色,並扮演各自的功能。

人愈多,意見愈紛陳,甚至可能在價值觀上有所衝突。學者的確注意到大部份人都提到,對於不同的性和戀愛處境,觀點會有相沖。面對不同的觀點,各方需要學習有效和真誠的溝通。

研究給予推動性教育的人一些啟迪,在意家庭性教育中各個持份者的角色。

文獻參考:
Grossman, J.M.; Pearce, N.; Richer, A.M. The Family System of Sexuality Communication: Extended Family Perceptions of Adolescent– Family Talk about Sex, with Sibling and Non-Sibling Comparison. Sexes 2021, 2, 1–16. https://doi.org/10.3390/sexes2010001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