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哪裡,我就去哪裡」相愛41年在《鐵達尼號》相擁而逝的老夫婦

潛艇「泰坦號」的悲劇令經典電影《鐵達尼號》再度成為熱話。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令人津津樂道,卻常被棟篤笑和各類Meme嘲笑的對象。例如黃子華就曾戲稱這電影發明了「鐵達尼極限」,皆因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不過短短相識三天,激情過後便從自天人永隔,二人不用面對實際相處和生活的問題,因此便十分「浪漫」。

然而,在這套長達3小時多的電影中,有一個短短數秒的鏡頭,畫面中的二人沒有名字甚至也不是電影角色,但他們的表現卻同樣扣人心弦、賺人熱淚,與Rose和Jack這對虛構的情侶相映成趣?

那一幕是這樣的:在快將沉沒的鐵達尼號上,眾人爭相走避,只求擠進僅存的救生艇中。在一間房內一對老夫婦卻異常平靜,他們在床上相擁而臥,只求與對方共渡僅剩的時間。數秒後,冰冷的海水湧進船艙……

事實上,這對銀幕伉儷是以真實的人物爲原型。

與Rose和Jack不同,這段愛情完全忠於歷史:他們就是伊西多和伊達·斯特勞斯(Isidor and Ida Straus)夫婦,前者67歲,後者63歲。伊西多是極為成功的商人,他和弟弟內森(Nathan)共同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梅西百貨公司,當時是世界第二巨富,相等於現在的Elon Musk,極為能幹的他還擔任過紐約州議員。

鐵達尼號沉沒時,伊氏夫婦已結婚相戀41年。當年,他們在歐洲度過寒冬之後,便一同乘船返回紐約。

當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時,所有人都立即明白,這艘號稱求不沉沒的客輪終究要沉沒。伊氏夫人作為頭等艙乘客,又是女性,立刻就在救生艇上獲得了一席。然而,正當夫人踏上救生艇,回頭時卻不見了同行的丈夫。她本以爲丈夫隨後就會跟上來,但卻事與願違。意識到丈夫並沒法登上救生艇,她二話不說返回已開始下沉的輪船上。

據記載,當時伊西多先生和一名官員力勸夫人回到救生艇。他們用盡了一切方法安撫夫人,但她卻始終堅持。這位夫人在一生中都克守婦道,卻在生命最後關頭堅決違反丈夫的意願。一位倖存的副船長回憶,夫人和丈夫說了一句話——「我們一起生活很多年了,(你應該知道)你去哪裡我,就去哪裡(Where you go, I go.)。」
不少人相信最後一句是電影經典對白You jump, I jump 的靈感來源。
(參已刪除的鏡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OmeiqrJUis&

「然後,他們就走到了船的另外一端」,一位家族後輩布雷特(Brett Gladstone)如是回憶曾祖父, 「他們留下的最後形象,是十指緊扣立在甲板上,冷靜地等待著……」

在船的另一端,本屬於伊達的救生艇位置並沒有浪費,女僕伯德代替主人坐上了救生艇。「艾達把她披的毛皮大衣交給了女僕,說:『上救生艇吧。你會比我更需要這個。』」

事後,女僕向家人回溯了當時的情景,她們的故事亦得以流傳。後來Isidor的遺體被救難人員發現,Ida的遺體則未尋獲。家屬用衣冠塚方式將兩人合葬在家族墓園,墓誌銘引用舊約聖經經文(雅歌8:7 ): 愛情,眾水不能熄滅, 大水也不能淹沒。 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 neither can the floods drown it.

總結
電影中的速食愛情不過是商業考慮,真實愛情只需短短三秒便能超越營造三小時的情節。在真實故事面前,Jack和Rose的速食愛情顯得滑稽。真正的愛能超越生死,令人敬重,但必須以時間來培養和提煉。或許你覺得他們只是少數例子,但我相信只要你問已婚40年以上的夫婦,相信他們九成都會這樣做。

題外話:巧合的是,「泰坦號」悲劇的其中一個遇難者是「海洋之門」公司執行長羅許,他的妻子正是伊氏夫婦的後代。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