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購買為異地戀而設的「遙控接吻裝置」嗎? 分析反感背後的原因

鄭安然(事工總監)

「遙控接吻裝置」是受「封城」啟發而設計的特別裝置,由一家中國初創公司發明,讓人們可與手機配合使用,繼而產生「遠距離接吻」。它通過隱藏在矽膠嘴唇中的感應器收集你的「親吻數據」(例如力度和移動動態),當你收到回吻時嘴唇也會移動。根據BBC的中文報導,設計者說這是暫時性的,為疫情影響期間的異地戀而設,當疫情過後,就可以回復同一時空下的接吻。

根據2023年2月報導,常州一學院已申請遠程接駁安裝專利。但在2016年西方已有「超神奇手機配件kissenger!來一場「雲端接吻」」的報導。外觀十分相似,但讓用家接觸的是平面設計,不是嘴型。中國的發明者是一位男士,他說這產品像微信和電話的發明一樣,拉近人的距離,低成本令人有更多溝通。當產品發佈兩周後,已賣出3000多部。但BBC訪問中有不少人都對這產品有負面看法,受訪的都是女性。

以下是根據BBC報導下的留言和訪問

正面:
@zhesheng420222 分鐘前
太棒的發明,不會有傳染疾病和距離限制,覺得奇怪或變態的人是沒聽過什麼是飛機杯嗎?
@herosama157019 分鐘前
好有趣的创意
負面:
@wenwenlau29171 小時前
太噁心
@user-hh9fe1ix4f1 小時前 (已編輯)

就算太想念恋人,也不可能用这玩意,真瘆得慌太奇葩了吧
這怎麼跟我弟使用的tenga自慰套很相識啊…
回覆:卧槽,乍看之下的确很像。这么一想就觉得很变态。
诡异啊,不能舌吻,差评
感覺很變態
不必要的照我覺得太難爲情了
中國人終於有自主發明的產品了! 呃⋯⋯⋯(帶有嘲笑)
我要吐了
呢個設計好核突!
疯了

其他有趣回覆

男:宝贝你怎么不亲了
女:等会,我网卡了

女受訪者的看法
「我認為沒有必要。可能會沉迷。尷尬」
「覺得沒有甚麼作用,買這東西很變態」
「沒有方法解決異地問題,每日視像通話可能更有用」

恐佈、變態和反感背後的三個可能原因

不少受訪者和網民留言覺得「遙控接吻裝置」變態、核突、恐佈,背後反映甚麼呢?或許有些人說他們不接受新事物。他們認為例如電話、即時信息、視像通話等,今天的人不覺得變態,只是因為我們已適應。其實電話也是把另一方的聲音,轉換成電子信號,再傳送到你的耳筒中轉化為聲音給你聽,令你覺得彷彿對方在你耳邊說話。背後原理跟「遙控接吻裝置」一樣,為何這又不是變態呢?同樣,短信也是如此,你看到的不完全是對方打的文字,只是信息轉換後,再用光點顯示給你看的文字。視像通話也是光纖傳送對方的影像電子信號,再在你的顯示屑上顯示出來,就像對方活現眼前。他們或會質疑:只對「遙控接吻裝置」反感,不對電話反感,是否雙重標準呢?我認為電話和「遙控接吻裝置」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不對電話反感,只對「遙控接吻裝置」反感,不是雙重標準,以下我舉出三個原因。

1.人聲是媒介,傳遞模仿不會反感。人體是人本身,傳遞模仿造成反感

智能手機產生的人聲、文字和畫面,本質上都是第三方媒介,去作人際溝通(例如表達愛)。但接吻不是如此,而是人用第一身去作溝通,用自己的身體本身作為媒介表達信息,例如愛。因此當聲音、文字和畫面的信號經過轉換及經幾百公里光纖傳送給你,我們不會反感,因為聲波和光線本身已經是媒介。但當有人把對方的身體動作轉換成另一信號再從另一物質顯現出來給你觸摸,不少人就覺得恐佈。因為我們會覺得眼前那嘴唇的動作是來自一個活生生的人,但這嘴唇又不屬於這人,會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衝突,不懂如何理解。一方面覺得和對方接吻,但另一方面又覺得不同與對方接吻。但在電話中聽到別人的聲線則沒有這個問題,因為聲音不是身體本身,而是身體發出的媒介。

2.把接吻還原為肉感的反感

不少人說,如果遠距離戀愛,不能見面、拖手、擁抱、親吻,會失去身體上的親密,不是很理想。但仍然可以電話和視象,關係不會出現根本性的破壞,只是不理想。但有些人覺得這是根本性的破壞。這取決你重視哪種親密。關係好像一座大廈,有好多層次的親密,包括靈性親密(分享大家的人生目標、意義追求)、情感親密(明白對方的情緒)、精神親密(分享看書學習後的得著)和身體親密。有些人把靈性親密放在「關係大樓」的基礎,然後是其他親密,最後頂樓是身體親密。對他們來說,即使有時因為生老病死或其他限制,失去身體親密時,也不影響整個樓宇的地基而倒塌,大家仍有不同層面的親密。但相反,如果有些人的關係地基是身體親密,萬一失去身體親密或不如以往,就容易覺得整個關係連帶靈性、情感和精神親密都一起失去,整個關係倒塌。 兩者分別牽涉身體親密為了甚麼。前者關係在享受身體接觸的溫暖同時,更是透過這個溫暖令人更容易進入對方的情感和靈性,進行互動。但有些人抽離了人的內心,只享受對方生理上嘴唇的柔軟和溫暖,這就是把身體親密當作地基的人。但其實類似講電話,我們透過對方的聲線進入對方的心靈,而非單純享受對方聲音的甜美或聲波衝擊耳膜的感覺。否則,有些人覺得這種身體和心靈的抽離是令人反感。哲學家Roger Scruton也有類似看法,解釋為何暴力和色情是「不雅」。

3.很像人但不是人的恐佈 (恐佈谷理論)

「人看人」是很有趣,當人看見一個人體特別是人樣,在他眼中,不單是眼耳口鼻皮膚的總和,而是更多。這個更多的東西包括表情、情緒、身份、夢想、記憶、尊嚴等,或者統稱為人格或靈魂。而一個森林就可能只是100棵樹的總和,沒有更多。因此「人體反映人格」,不止是器官的總和。
恐佈谷理論至今有不少人提出解答,我嘗試用人體反映人格來解釋。當我們看到不似人的機械人(如工業機械人),我們不會覺得恐佈,因為太不像人,因此不會看到「更多」出來的人格。當它愈來愈似人(例如人形機械人、公仔),但又清楚知道它不是人,我們會對它有好感,覺得可愛得意,把它當作玩伴玩耍,但又清楚它只是死物。但當它進一步更加似人的樣貌(如打扮到好似人的公仔),我們會覺得恐佈。因為我們清楚知道它不是人,但又十分迫真像一個人,令你看到「更多」出來的人格時,我們就恐懼,像對彊屍的感覺一樣。有趣的是,迫真的義肢也會令人感到少許恐佈,雖然知道不是真手,但它都是人體一部份,令人聯想它來自一個人格。最後,當它似人的程度再次提升,我們就慢慢不再覺得恐佈,因為很少信息告訴你它不是人,反而可以舒服地把它當作人看待。

而電話中的「人聲」不是「身體」本身,不足以令我們覺得「電話」就是對方人格,從而進一步覺得恐佈。電話剛發明時人們最多只會想對方是否藏在電話內。螢幕上的文字更加不會令人以為是對方身體和人格。而視像通話中的視像呈現的確是對方身體,但我們知道影像反映的真的是一個人,是對方在視覺上真實的反映,因而舒服地把它當作人看待。但接吻神器是一個人的口,令人有種像看到迫真義肢在家中的不安,甚至可以想像晚上害怕去廁所時看見這個「口」在屋中。因此恐佈感源自身體的一部份。

總結

「遙控接吻裝置」讓我們反思身體接觸是否可以抽離對象的人格,只剩下身體接觸的感官享受。抑或身體反映一個人獨一無二的人格。而當別人批評你的聲音不好聽、寫的字不美,程度都不及於別人直接批評或攻擊你的身體本身。因為你的身體就是你,似乎這看法接近多數人的直覺。

 

為異地戀而設的「遙控接吻裝置」會流行起來嗎?- BBC News 中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7r57-UlFE&lc=Ugx-lZnLvbh93iK0zRV4AaABAg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