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自由之家」每年發表的《全球自由度報告》,芬蘭是全球最「自由」的國度。在「自由之家」的評分標準下,「自由」意味著激進的性別政策。
近日,該國最大性別診所的首席精神科醫生Dr. Riittakerttu Kaltiala在報章談及該國性別焦慮患者的概況,以及性別政策的看法。在終審法院作出關鍵性判決,使本地的性別承認政策大幅度地寬鬆化的當下,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1. 8年間求診者急升10倍
早前,我們已提過英美兩國有關性別焦躁的個案巨幅上升。芬蘭亦有同樣的趨勢,但情況更令人擔心。Kaltiala在訪問中提到,她在全國最大的性別診所,坦佩雷大學性別診所任職多年;但自2015年起,求診者的數字急升,至2022年時升幅已達10倍;同時求診者的結構亦發生重大變化。
2. 青少年女孩的求診者急升
Kaltiala指出,在變化發生前她們的主要求診者是進入青春期前的男童;但現在,大部份的求診者都是青春期少女。另外,4份3的求診者在性別焦躁之外,亦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
3. 肯定患者的跨性感覺需要極為小心
Kaltiala同意「接納孩童的本我很重要」,但社會亦必須明白和了解,孩童在生命中的某段時期強烈地自己感覺和認同自我為異性,是非常普遍的事。她指出80%自我認同為跨性別的孩童會在踏入青春期時擺脫相關的感覺。
因此,對未成年人士進行手術或使用荷爾蒙藥物要「非常慎重」。Kaltiala認為相關的醫學手段只應對已成年人士施行。對未成年人來說,要做的應是長期的跟進和監察,讓孩子的內心平靜下來,同時亦要跟進家人們的焦慮。
4. 不肯定就自殺的說法極其誤導
一如全世界的跨運團體,芬蘭的跨運團體採用一種「不肯定就自殺」的威脅式敘事,從而遊說社會和家長讓兒童提早變性。Kaltial斥這種道德勒索的說法是「虛假訊息」和「不負責任」。
在她的臨床診斷的分析中,有性別認同問題的年輕人的自殺念頭或行為,是其他的精神疾病相關,而不是因為自己的性別未受確認。主觀性別與身體不同但心理健康的年輕人,並不會自動就去自殺。
一份瑞典的大型的追蹤研究更是指出接受性別重置的成年人,自殺率顯著地高於一般人。
5. 寬鬆的性別承認法不是自由,而是干預
現時,芬蘭的跨運團體正推動容許未成年人士自決性別。 Kaltial指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與跨運團體聲稱的自由和開放相反,Kaltial指出這種法律反而是一種反而是強而有力的社會和心理干預。因為未成年者傾向去嘗試各種身份,也特別容易接受各種新的嘗試,但青春期只是建立身份的起始階段,「最終結果如何,還不得而知」。如果容讓在青少年期可以合法地改寫性別,等於插手青少年的發育和探索,發送一種「改變就是正確道路」的社會意識。
結語
日前,我們因應香港終審法院的判決介紹了該判決將為社會帶來的影響,Kaltial的意見正好和呼應了我們的聲明。從別國的經驗可知,孩子們未來的成長,亟需我們去守護。
延伸閱讀:
Pediatric Gender Medicine and the Moral Panic Over Suicide
https://www.realityslaststand.com/p/pediatric-gender-medicine-and-the
Finland’s Leading Gender Dysphoria Expert Says 4 Out Of 5 Children Grow Out Of Gender Confusion
https://www.dailywire.com/news/finlands-leading-gender-dysphoria-expert-says-4-out-of-5-children-grow-out-of-gender-confusion?inf_contact_key=d21874137db4acc97efdc1c4e70d30d316358d5485884e2f31e6019a0d26c8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