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LGBT運動者素來提倡,讓出現變性傾向或性別疑惑的兒童服用特殊的荷爾蒙,阻止他/她們的青春期來臨。從而,阻止這些兒童的正常發育,令他們在未來可以更容易接受變性手術。這方法向來備受爭議。如今,關注兒童權益的專業組織又多一員。
上月,意大利精神分析協會 (Società Psicoanalitica Italiana) 致函該國總理梅洛尼,表示嚴正關注對年輕人使用青春期阻斷劑這種「治療」方式。
這封公開信有其背景。由2018至2021年間,年輕人身心性別不一致的個案激增315%。意大利心理學家Maddalena Mosconi就曾向媒體表示,相關的數字與疫情的隔離措施可能大有關係。缺乏社交的環境可能令兒童的身心更不穩定,他指出許多孩子總是在尋找「我是誰」、「我是男或女」的身份問題。

5939602 Sarantis Thanopulos; (add.info.: Portrait of Sarantis Thanopulos 06/09/2019); © Basso Cannarsa/Opale.
公開信的撰文者, Sarantis Thanopulos 是意大利精神分析協會的主席。在1月12日,他發表公開信,呼籲要以嚴謹的科學探討青少年的心理性別和性別焦躁等議題。他指出,現時根本未有嚴謹和仔細的研究去檢視相關做法,現時如青春期阻斷劑等處理性別焦躁的方式,更多是一種「實驗」,情況引起他們的多項嚴重關切。
Thanopulos在公開信中進一步呼籲,應該認真地審視使用青春期阻斷劑所帶來的副作用,並進而規定不能再對性別焦躁的青少年使用阻隔藥物。他提到,處於青春期前期的青少年,他們的性別身份和自我觀念仍在發展當中,並不能僅基於當事人的陳述,就完全診斷當事人為性別焦躁症。
他說:「只有少數人在度過青春期後,仍未能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身份,確認為性別焦躁。」他指出,性別身份的成熟是青春期成長階段的重點,如果延後或甚至阻截一個人的心性發展,只會削弱穩定身份的成熟過程,實在有違了年輕人成長的核心需要。同時,就算那些宣稱有性別焦躁的孩子,將來真的被診斷為性別焦躁,攔截他們的身體發育亦不會令他們獲得到另一性別的身體。
Thanopulos表示他們樂意持續關注和探討此性別議題,但青春期阻斷劑對年輕人成長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更有其他各項與性別不相關的副作用(例如骨質疏鬆和不育)。現時專業各界仍質疑,單單青少年的一句「同意」和「知情」,是否就足以讓醫生准許他們使用這種要付出巨大代價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