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Like越自卑? 陷入IG反應機制 反削弱女性自我形象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網路貨幣:CLS(comment, like, share)

「喂!Ella!我地張Selfie只係post咗一分鐘,就有6個likes啦!」

你有試過在Instagram(IG)貼出自拍照後立即得到回應嗎?有沒有很興奮?可能每隔一會就F5,看看有沒有更多反應。反之,如果自拍照沒獲得CLS(留言,喜愛和轉發),心頭就泛起一絲失落。

CLS,別人對自拍的反應和回應,早成了網上世界的通行貨幣,代表了你有多被看重以及有多價值。失落感的來源,在於別人的反應成為了你的自我價值。別人給like,等於將價值賦予我這個人;沒反應,我就沒價值。

而自拍照片,就更加頻及了身體形象,body image。它是自我價值的重要一環。筆者曾在擠地鐵時見到一位戴著頭紗和面紗的印尼女傭姐姐,她看著手機,當中共有三、四十張全身自拍照。相中的她頭紗和面紗都沒有,反而穿著貼身衣服。經過多個車站,千挑萬選,執整光暗、線條,才女禽姐姐才終於把一張自拍照放到IG上。

使用IG的女性往往透過自拍照片,亦即透過她的身體形象,建立網上的自我。

太在意別人反應,反削弱自我形象

這現象引起了美國學者Chelsea Butkowski及其團隊的興趣。他們想了解當女性把自我價值寄託在別人的反應(CLS)時,會怎樣影響她們自身的身體形象觀感,這觀感又會否進一步改變身體行為。

研究員邀請了177位經常使用IG的年輕女性參與研究。學者量度她們上載自拍照後,對於別人給like和留言的觀感:是否重要、是否有用、有多感興趣、有多享樂等。又測量她們的身體形象。

結果顯示,愈看重別人反應的人,就愈會評鑑自己的身體,從而分別有兩個影響:愈對身形不滿,以及愈希望尋求變瘦。評鑑自己的身體,即是日常經常在意自己看起來的外表是怎樣;經常與人比較自己的外形等。這些行為使人傾向視自己的身體為物件,是外於自己並可隨意調整的身外物。

研究解釋了女性在IG上載自拍照片,並陷入給心(給讚)和留言的反應機制後,將削弱女性的身體形象。學者提議,要幫助女性重新審視別人在IG上給反應的意義,以及如何應對,幫助她們建立接受自己的自我形象。

文獻參考:
Butkowski, C.P., Dixon, T.L., & Weeks, Kristopher. (2019). Body Surveillance on Instagram: Examining the Role of Selfie Feedback Investment in Young Adult Women’s Body Image Concerns. Sex Roles 81, 385–397 https://doi.org/10.1007/s11199-018-0993-6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