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常言道「愛一個,上多一課」但現實中經歷分手的男男女女又是否真的能擺脫分手的傷痕,迎接更好的自己?
提出分手 vs 被分手 哪個更傷?
在坊間的觀念中,提出分手是「甩難」和解脫。按理說提出分手應該心境愉快,但現實又是否如此?
多年前,有美國學者曾進行研究,非隨機地調查了410人。當中87%人在大學時代經歷分手。研究發現,相較提出分手者,「被分手」者往往能獲得更多同情。前者住住被群體標籤為冷酷無情,有機會承受較多內疚,亦較少得到朋友支援。
另一份由美國和伊朗兩國學者進行的研究,則在八所大學中邀請了347位參加者,檢測他們自我原諒、自我關懷、抑鬱和分手張力等情況。他們發現,主動提出分手的人沒有比他們的前度活得更愉快。他們在提出分手後同樣出現部份抑鬱的癥狀。換言之,提出分手的人內心同樣會受傷。
自愛是抑鬱出路
很多人在分手後會陷入自憐自傷的狀態,但原本這種心態並無助於我們在分手後復原,真正有幫助的,是自愛。
自憐,是陷入一種被害者的情意結,認為自己是悲劇的主角,享受一種獨特性,覺得「唯有我經歷了這種痛苦」。自愛則相反。自愛是自我關懷,self compassion。是在痛苦和失敗中,對自己仁慈和諒解,走出對自己的苛刻批評。能夠自愛的人傾向認為自己的經驗,只是眾多人類的共同經歷,多於把自己孤立出來。
相較於自憐自傷者用悲劇和痛苦的經驗來定義自己,會自愛的人能夠感受到痛苦,但不會讓痛苦化為自身的一部份。
在進一步分析裡,學者發現當提出分手者缺乏自愛,他們會陷入自我批評、過度地陷於孤立和被遺忘的處境。這些傷害自己的心理,更難產生自我原諒。學者推測孤立處境,可能與「主動提出分手是衰人」的標籤有關。提出分手與被分手同樣受傷,但他們對責任和內疚的感覺層面,似乎相當不同。
在路徑分析中,學者發現自愛正是他們的出路。當主動提出分手的人經驗分手的傷心後,自我關懷能夠首先產生作用,令到他往後更能原諒自己在關係中的失敗,從而避免陷入抑鬱。數據亦顯示,沒有自我關懷,就不會產生有效的自我原諒。
對於先提分手的人,我們應幫助他們從批評中體諒自己的限制;注意內疚和失望的情緒而非沉醉其中;體會戀愛失敗是人的普遍經歷,都能夠讓他們掌握更多自我關懷,從而遠離陷入抑鬱之路。
文獻參考:
Akbar, M., Kim, J.J., Seydavi, M., Enright, R.D., Mohammadkhani, S. (2022). Neglected side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reakup initiators are at risk for depression. Family Relations, 71, 1698-1712.
Knox, D., Zusman, M. E., Kaluzny, M., & Cooper, C. (2000). College student recovery from a broken heart.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4(3), 3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