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洩密:用藥阻青春期 牽起美國兒科學會爭議

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每日郵報》獨家報導,收到兒科專家組織的內部文件和網上對話,指控專業組織力推向跨性別青少年使用青春期阻隔劑,危害他們的健康。

專家組織對於是否要遵從心理性別肯定方針指引,使用阻隔青春期的藥物的做法,助青少年改變身體性別,產生內部的爭議。

內部文件透露,吹哨者為頂尖的兒科健康專家。他控訴美國兒科學會,為了推動用藥做法,刻意遏抑對此方針的批評和重新檢視程序。文件又洩露了好些學會成員抨擊療法劣質。他們促請學會跟隨其他各國更為小心的方針,以輔導和心理治療方式應對青少年想要改變性別的狀況。

劣質是指到,倉卒地讓青少年服用強力的混合藥物,對青少年的身體造成巨大傷害,甚至導致不育和骨質疏鬆的症狀。

美國兒科學會現有的指引,是加強青少年自主選擇的性別。加強方法包括了透過藥物、異性荷爾蒙和最終的手術手段。該學會指出這做法受到實證支持,並容許公開協作和商討。

不過,洩露文件的人卻反駁,他們感到憤怒。原因是該學會根本不容辯論,打壓了他們所草擬的政策檢討文件,使到真正關注青少年用藥後健康風險的意見被邊緣化。因此,他們不得不把草擬的檢討決議文件放到會員專屬的內聯網上,在網誌上公開陳述他們的意見。

洩露的留言對話中可見,有人提到美國兒科學會「促成了巨大的傷害」,因為他們護理跨性別青少年的方針,是建基於「不足和劣質」的證據,而用藥亦是「不安全和不能延續」。

一位兒科專家表達憂慮,「在發表推廣心理性別肯定護理之前,亦包括護理的所有倫理涵意(不可逆轉的身體改變、不育等等)之先,我們為何不先確認這是否最好的方法?」亦有人提到要考證到底甚麼方法是對跨性別青少年最為有益。

另一位兒科專家成員明言,改造身體的做法未有良好和長期的實證結果數據,同時又向三萬多內部成員分享了 後跨者 的論壇網頁。

後跨即那些進行了變性療法,後來再恢復自己生理性別的身份。事實上,五位兒科專家在2022年3月聯合發表文件(Resolution 27),指出後跨者的出現有愈來愈多的跡象。

記者沒有洩露各個發言者的身份,免得他們受到網上滋擾。

這次事件令到部份兒科醫生不再信任美國兒科學會。偏側於肯定心理性別的跨性別議程,意識型態凌駕了兒科專業和青少年的福祉。

延伸閱讀:
Reinl J. (11 August, 2022). “EXCLUSIVE: Leaked files expose how U.S. pediatricians accus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body of pushing a ‘harmful’ drugs-first approach on trans teens — and of deliberately BLOCKING moves to change the rules.” Daily Mail.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