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性教育情報站(2022年7月)
(鄭安然,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

Photo by Milo Weiler on Unsplash
7月份,香港有多宗兒童被性侵犯的案件審判,大部份受害兒童是十歲以下,分別有「鋼琴男教師教琴時非禮7歲及9歲的女童罪成」、「圖書科男教師在校內多番非禮兩名9至11歲女童,維持原判」及「陌生男殘廁叫5歲女童口交 認非禮候判」在第三宗案件中,「女童X當日由母親的朋友接送往上補習社,惟其友人因有事處理,只把女童送至1樓,並叫女童自行上3樓的補習社。X的母親Y於下午1時30分接獲補習社通知,指其女兒未有出現,X母便到商場要求查看閉路電視,約在下午2時15分知悉其女兒已回到補習社。X母之後問女兒發生何事,X稱被一位叔叔帶到天台公園玩,之後兩人又一同去到殘廁。當母親問到叔叔有沒有進一步行動時,X保持沉默,Y便帶女兒報警。」陪同的友人很可能犯了疏忽照顧兒童罪。
根據香港警方在2021年尾的數字,兒童性侵個案較往年同期增加,令人憂慮。在兒童性侵個案中,成年人(特別是父母)的角色十分重要。我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向年幼子女作出身體保護的教育。香港性文化學會不時會舉辦或應邀舉辦的家長課程,也有提及預防兒童性侵的方法,以下我會把內容以文章方式與大家分享,希望帶來更大果效。如果有團體想邀請我們舉辦講座,也十分歡迎(題目參考)。
父母調整心態
首先,在兒童性侵犯一事上,父母要調整合適的心態,這是保護子女的第一步。以下哪個是您現時的心態?
A. 「這些事不會發生在我子女身上」
B.「這些事必然會發生在我子女身上」
C. 「這些事可能會發生在我子女身上」
對子女構成最大性侵犯風險的父母心態,是「這些事不會發生在我子女身上」(A)。根據不少預防兒童性侵專家所講,兒童性侵受害者的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沒有想過這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他們從來不把子女交在陌生人手中,也經常把子女放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及叫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走。但這種「安全感」會為子女帶來危險。因為根據不同地區的調查,兒童性侵犯的侵犯者有八至九成都是「熟人」,包括有權威的長輩或同為兒童的同輩。子女會上Play Group、學前興趣班、N班、託管中心、有時朋友或親友到訪你家,甚至過夜,有時子女會到鄰居家玩。現實是,父母不可能完全防止子女被性侵犯的風險。而且被性侵犯的兒童也有十分好的學校、家庭和鄰居,但仍然在同學家過夜、課室、公園、遊戲室、校巴等地方被性侵。當然,父母不需因此過份緊張(B的心態),從而不讓子女與任何人接觸。我們仍需放手讓子女進入外面的世界,進行互動。因此,我們需要用「知識」為子女佩帶「盔甲」,拯救他們遠離被性侵犯的遭遇。父母可以抱持「這些事有可能發生在我子女身上」(C),就自然容易有警覺,作出教導及避免把子女置於危險處境,這是對子女最大的保護。緊記:父母向子女作出預防性侵犯的教導永遠沒有「太早」或「太細個」,只有為時已晚。父母對子女說時,也不需特意營造過份嚇人的氣氛。以下有十點建議,父母可以對子女說。
十點建議
1. 及早用正式名詞介紹身體部位
不少父母教導年幼女兒「陰道」為「下面」、「PAT PAT」。然而,讓子女自在地使用正式字眼及認識其意思,可以幫助子女在發生性侵犯後明確說出發生何
事。
2. 教導子女某些身體部份是「私人」
告訴子女,他們的私人部位是私人的,因為它們不是為了給每一個人看(與我們的臉孔不同)。向他們解釋,父母可以看他們的裸體(例如換衣、換尿片、洗澡等),但其他人就不可以,必需先穿上衣服。醫生可以在父母在場及容許下,看你沒有穿衣服的身體,為了身體檢查。
3. 教導子女的身體界線
告訴子女兩件事:一,別人不應該摸你的私人部位(父母為你更衣、洗澡、抹身、塗藥膏、塗潤膚霜或醫生在父母在場時檢查身體時除外);二,別人不應該請求你摸其他人的私人部位。不少父母都忘記第二點,侵犯者通常一開始會請求兒童摸他們自己或其他人的私人部位。
4. 告訴子女「身體秘密」是不好的
多數侵犯者會友善地叫兒童保守秘密,「我很喜歡與你玩,但如果你告訴其他人我們玩甚麼,他們就不會讓我過來與你再玩」或者是威脅「這是我們的秘密,如果你告訴別人,我會告訴他們這是出自你的想法,你將會好麻煩!」對子女說,不論任何人對你說甚麼,身體秘密都是不好的。如果有人嘗試叫你守身體秘密,應該立即告訴父母。
5. 告訴子女沒有人可以向你的私人部位拍照
這點也容易忽略。網上有些人會收集兒童色情相然後出售。告訴子女沒有人可以拍下你私人部位的相片。(若子女有手機,教他們不要拍下自己的私人部位照片,看到別人拍自己的私人部位照片,也要立即告訴父母)
6. 告訴子女離開恐佈和不安的處境
有些兒童不喜歡向人說「不」,特別是比他們大的同輩或成年人。告訴他們,如果你感到有些錯誤的的事要發生,告訴大人你需要離開是沒有問題的。你可以幫子女提供一些字詞,教他們離開不安的處境。例如,如果有人想看或摸你的私人部位,你可以告訴他們,你需要離開去廁所,或者需要離開找父母。
7. 設立暗號,讓子女覺得不安及需要求助時使用
若子女年紀漸長,你可以設定一個只有你們才知的暗號,當子女不安時可以使用。例如在客人在家,或子女去宿營,而子女不敢立即對你說,或覺得尷尬時。例如:「叮叮叮」,代表子女向你求助的信號。
8. 告訴子女,若他告訴你身體秘密,他不會被怪責。
不少兒童因為怕被怪責而不敢說出來,這恐懼常常被侵犯者利用。告訴子女,不論發生何事,當他們告訴你任何關於身體安全或身體秘密的事時,他們「永遠」(可以堅定及大聲強調)不會被怪責。
9. 使用「秘密接觸」一詞作解釋
不少書本都教父母使用「好接觸」和「壞接觸」來教導子女保護自己。但也有專家質疑這做法有可能令兒童混淆。因為很多時性侵犯的接觸都不會導致傷口、痛楚或不好的感受。因此「秘密接觸」一詞更準確描述發生何事。告訴子女,「秘密接觸」是別人看或摸你的私人部位,要說「不好」、離開及告訴父母(No, Go, Tell),即使這些接觸令你發笑或感覺開心。
10. 告訴子女,與你「秘密接觸」的人可以是他認識的人或其他小朋友
這是十分重要。告訴子女「壞人」不一定是凶神惡煞。爸爸媽媽可能會在為你更衣、洗澡、抺身、塗藥膏、塗潤膚霜或醫生在父母在場時檢查身體時摸到你的私人部位,但其他人都不可以,包括朋友、叔叔、姨姨、老師、教練都不能夠摸你的私人部位。即使你很喜歡他們,或覺得他們是大人,他們仍然不可以摸你的私人部位。
以上的親子傾談建議可以大大減少子女遇上性侵犯的遭遇。一次傾談也不足夠,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多重提,例如在洗澡時,或他們在家裸體走動時。也歡迎你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關心和愛的人,一起分享身體安全的信息。
根據剛才提及的本港兒童性侵犯數字,也有不少在網絡上發生,因此父母也要留意。我們早前已特意就此寫了兩篇給父母參考的文章。
《子女停課不出街不等於安全,網上更多拐子佬》
《手機遊戲+網上聊天=兒童性侵狩獵場?》
以上資料部份參考自預防兒童性侵犯專家Natasha Daniels的網頁
參考:
鋼琴教師教琴非禮女童罪成 官指私密地方犯案情況嚴重 還柙候判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89782
教師非禮2女生囚3年提上訴 官斥校內犯案難辭其咎 維持原判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88658
陌生男殘廁叫5歲女童口交 要讓他感到舒服為止 認非禮候判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94957
兒童性侵個案激增逾六成 關注團體促政府將性教育獨立成科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698332
好爸媽秘笈 – 親子倫理課程計劃
按一下以存取 %E5%A5%BD%E7%88%B8%E5%AA%BD%E7%A7%98%E7%AC%88%20%28Leaflet%29.pdf
AT PARENTING SURV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