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欣(項目幹事)
繼國際泳聯(FINA)禁止在12歲後或進入青春期後才變性的男跨女參賽,國際欖球聯盟(IRL)亦有類似決定。按照最新指引,在進入青春期後才變性的男跨女不可參與女子組賽事。此外,世界田徑總會主席高爾(Lord Coe)亦有意效法國際泳聯,研究相關政策。
在此指引下,男跨女運動員將不能參與今年10月在英國舉行的欖球世界盃賽事。聯盟將會再商議2023年的政策。
國際欖球聯盟在網頁中指出,進入男性青春期的人士身體在睾酮素的影響下大幅改變,其生理優勢於成年後持續,靠荷爾蒙抑制劑並不足以磨滅其效果。
睾酮素帶來的生理優勢如下:
– 身體質量顯著增加
– 肌肉質量及密度顯著增加
– 體脂減少,增強體力,以及提升力量與體重比例
– 身體長高,改變重要槓桿的尺寸(changed dimensions of important levers),更高骨骼密度
– 提升血紅素水平(意即氧氣運送量更大,有利運動表現)
– 增加心臟及肺的大小
以上生理優勢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 力量較大
– 速度較快
– 更大能力產生力量(Greater capacity to produce force/power)
– 力量與體重比例佔優勢(Strength-to-weight and power-to weight advantages)
與游泳及田徑項目不同,欖球賽事的安全問題更為顯著。欖球是一項涉及大量肢體撞擊的運動,可謂「埋身肉膊」。生理因素不只影響比賽表現,更是關係到各運動員的安全和福祉。除了公平性,運動員受傷的風險亦是主辦單位的關注要點。
國際欖球聯盟指,它的指引是根據科學研究、詳細而廣泛的專業諮詢,涵蓋運動表現、生理學、醫學、風險、法律及社會倫理等各方面。網頁提到,睾酮素在青春期至成年期的影響相當顯著,在身型、力量上造成優勢。因此,男跨女運動員參與女子組,不但有損比賽的公平性,更是威脅著女運動員的安全。
反對者:不包容、仇恨和歧視
前蘇格蘭欖球聯盟的殘疾與包容政策總監邁克·芬恩(Mike Finn)指:「國際欖球聯盟使我們成為欠缺包容的運動項目。」他又認為聯盟屈服於仇恨的風潮(yielding to a campaign of hate)。
澳洲平等會(Equality Australia)行政總裁安娜布朗(Anna Brown)指:「禁止跨性別女性與其他女性比賽,或可能侵犯國際人權中不歧視的原則,就是要求政策由包容開始。」布朗亦批評國際泳聯的決定:「國際泳聯無法做到那標準(意指包容),欖球聯盟也做不到,即使這是暫時的政策。」
前欖球運動員、現時為跨性別女性運動員倡議者卡羅琳萊特(Caroline Layt) 由跨性別女性角度出發指:「他們不了解什麼是變性。人們不明白我們經歷了什麼,(變性)如何減弱我們的表現。一旦你變性,你就足夠女性化,你只是一名參賽者,而且不會對順性別女欖球運動員造成更大傷害。」
跨性別女性還可以玩欖球嗎?
國際欖球聯盟指,跨性別女性可以玩混合性別組、非接觸性(mixed gender non-contact)的欖球比賽。他們亦正在積極研究設立公開組(“open category”)的可能性,不管性別身份如何,讓任何運動員都有參賽的機會。聯盟指他們會與各欖球聯會及跨性別倡議團體一起溝通商議。
相關文章:
國際泳聯為守護比賽公平性 禁止12歲後變性選手轉戰女子組
https://blog.scs.org.hk/2022/06/23/國際泳聯為守護比賽公平性-禁止12歲後變性選手轉/
參考:
Transgender players banned from women’s international rugby league
https://www.bbc.com/sport/rugby-league/61875651
STATEMENT ON TRANSGENDER PARTICIPTION IN WOMEN’S INTERNATIONAL RUGBY LEAGUE
https://www.intrl.sport/news/statement-on-transgender-particiption-in-women-s-international-rugby-league/
World Rugby- Transgender guidelines
https://www.world.rugby/the-game/player-welfare/guidelines/transgender
World Rugby- Transgender women guidelines
https://www.world.rugby/the-game/player-welfare/guidelines/transgender/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