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香港需要更多性教育」,是民間近年的呼聲。性教育推動者、社工、教師及護士都有機會成為性教育專業。他們除了有一份熱誠,亦需要有相應的培訓。
有效的訓練,需要更多實證研究的支持。
愛爾蘭的護理學者Thelma Begley團隊進行了一次文獻回顧,以較寬鬆的條件,在八千多份相關文獻中抽取出27個性教育專業人員的訓練項目紀錄。
學者歸納了這27個項目中的四種知識元素,它們分別是:
1.基礎知識:例如性功能、生殖及性康復、醫學、成人的心性等事宜
2.提升自我反省:性價值和性信念層面的
3.調整心態:在談論和教育性的事上更坦言和有自信
4.教授技巧
學者注意到,提升受訓者在知識、教授技巧和學習察覺受眾的需要,三者是最廣泛和基本的訓練目標。其次重要的是,讓專業者談論性話題,感到自在和自信;以及對著不同的群眾(老人、殘障者)談論性的技巧。
所有項目都採取了各種互動教學,而非單單說教。方法相當多元,那包括了討論環節;角色扮演;影片;工作坊;分組工作;遊戲;示範;網上學習。
有些項目提供了實習和課後的實戰支援。
學者特別提到「跟進」是重要的一環,能夠提升短期至中期課程的持續成效,針對性教育專業者的個別面對的挑戰。這些支援在眾多項目中仍算少數,在未來的性教育訓練中應獲更多採納。
Begley, T., Daly, L., Downes, C., De Vries, J., Sharek, D. & Higgins, A. (2022)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practitioners in sexual health promotion: 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evaluations, Sex Education, 22(1), 84-109, DOI: 10.1080/14681811.2021.1887845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