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欣(項目幹事)
我們常常說要提防渣男*,免受傷害。但原來我們與渣的距離僅是毫釐。
*或渣女,但為文章流暢,本文先集中討論渣男,讀者可自行將「男」換上「女」來閱讀本文。
渣男為網絡用語,可參考百度百科的定義:「渣男,通常指男性中一類對待異性之間感情不認真、玩弄對方感情(尤指戀情)的男人。」
渣是如何煉成的呢?大概不會有人自小立志要當渣男吧?會否正正就是沒有立志成為「好男人」,便隨波逐流地成了「渣男」?大家有聽過「平庸的惡」(或「膚淺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嗎?本文將嘗試透過這個概念以及兩個網絡故事來剖析渣的出現。最後,本文會提議防止自己成渣的方法。
本文分為三部分:
一、渣是一種平庸的惡嗎?
二、渣作為平庸的惡的兩個例子
三、從警惕平庸的惡的方法看如何防止成渣
一、 渣是一種平庸的惡嗎?
「平庸的惡」(或「膚淺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出自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名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對平庸的惡的報道》(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這本書的內容是關於前納粹軍官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kmann)在耶路撒冷受審,罪名是參與種族屠殺等等的惡行。艾希曼是個喪心病狂的殺人魔嗎?

Source: Amazon.in
「他(艾希曼)既不是禽獸,也不是惡魔,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官僚,缺乏行惡的動機,一心一意只追求職涯晉升,為此格外勤奮『做好呢份工』。他完全服從上司的指令行事,從不自己做決定,更不喜歡出主意。正是一個如此欠缺自發性的人,卻成為史上最極度的惡的代理人。」——李耀坤博士《膚淺之惡》
一個不思考的人,最終成為惡的載體。這與渣男有什麼關係?
渣男,或許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男人,喜歡女人,渴想得到她們的身體,與她們發生性關係。這種渴望,可以如何獲得滿足?生活在「洩慾至上」的文化洪流中,或許他得到的答案,就是得著一個女朋友。如果追不到女生,可以找SP(Sex partner,性伴侶)。如果沒有SP,可以嫖妓。
渣男,或許他生活在這些想法當中:「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記得戴套(彷彿戴了避孕套就百分百安全)」、「床事不合就一世(即性生活不協調應分手)」、「女友無法滿足你的性需要,可找SP(Sex partner,性伴侶)」、「連幾百元都沒有?(即鼓勵召妓)」。以上的說法不難在網絡世界裡找到。
渣男,或許只是一個跟隨大眾價值觀而活的普通人。當文化盛行「拍拖時發生性行為很正常」、「做足安全措拖則可有性行為」、「拍拖不是為結婚,拍拖只為開心,若不開心,便可分手」、「拍拖是找個適合的人,而不用改變自己」,他便相信這些是真理。
渣男,或許他沒有認真仔細想過可以如何成為一個好男人、愛惜女友的暖男。在世俗洪流下,他從不自己做決定,更不喜歡出主意。他沒有想過要傷害人,只是想做一個普通人,一個緊貼潮流的年青人,彷效朋輩的生活方式,並得著他人的認同。
但萬萬都想不到,竟然有一天,會成為了千夫所指的渣男。

Photo by Mitchell Griest on Unsplash
二、渣作為平庸的惡的兩個例子
以下引用在Instagram匿名投稿專頁couple.murmur*裡的兩個「渣男」故事,或許可以作為渣作為平庸的惡的例子。
*couple.murmur 的故事真假難分,但其內容及留言都值得留意,至少我們可以確定,有不少年青人正在閱讀這些故事、留言以及留言的點讚數字。此專頁暫時有八千多個貼文,約29.5萬紛絲(followers)。僅是筆者的朋友,已有超過60人追蹤這個專頁。

Instagram: couple.murmur
例子一:在未想結婚時,讓女友懷了自己的孩子
故事的男主角與女友拍拖一年多,持續有性行為並聲稱有做安全措拖,直到一天女友懷了孕及想結婚,但男主角覺得很突然且暫不想結婚,因而投稿尋求意見。
不少網友覺得懷孕只因沒有正確使用避孕套,儘管文中已寫明是安全性行為。如果有正確使用避孕套但仍懷孕,有些網友則會提議女性同時吃避孕藥,彷彿這樣便可百分百避孕。但其實避孕方法沒有百分百的保證,發生性行為便會有懷孕的機會,這是事前就應該要有的「最壞」打算。在無法作出最壞打算時,其實最安全是沒有性行為。但這真相幾乎不會在網絡世界和年青人朋輩間聽到,因為現今的性文化是「洩慾至上」——「想做愛就要去做」。
在還未結婚或是還未有結婚打算時,便發生性行為,在年青人間並非奇怪或是大奸大惡的事。男主角不過是其中一員,在他眼中,他只是遇上了不幸的事——女友意外懷孕。但竟然沒有得到網民的同情,反而是惹來一連串的指罵。男主角只是一個平庸的人,追隨世俗價值觀而行,卻是成就了一件惡事。
男主角若有仔細認真思考過性行為的後果,便不會面臨今日的處境。是誰告訴他要將 “好sweet” (很甜蜜)和性行為掛勾?是誰教他拍拖初期、未有結婚打算便發生性行為?就如犯下平庸的惡的艾希曼,對自己的行為不加思索,只會全盤接收並服從權威*,最終「搞出人命」。
*今日年青人的權威或許就是網絡世界和朋輩圈子,闊一點看就是現今「洩慾至上」的性文化。

Instagram: couple.murmur
例子二:在發生性行為時看見女友身上的疤痕,便提出分手
故事的男主角與女友發生性行為時,看見她的腹部和手臂有疤痕,覺得醜陋便提出分手。男主角後來反思到這位女友的性格和待他方面都是最好的,因而後悔分手,便投稿抒發感受。
幾乎所有網友都無意分擔男主角的悔疚,主要是覺得男主角真的很差勁,慶幸他們分手,覺得這樣對那位女生是最好的。除了大量責備男主角的留言外,幾乎沒有看到一些建設性的安慰和提議。
因個人喜好而分手,在年青人間並非奇怪或是大奸大惡的事。男主角不過是其中一員,在他眼中,他只是遇上了不幸的事——女友沒有想像中那樣美麗。但竟然沒有得到網民的同情,反而是惹來一連串的指罵。男主角只是一個平庸的人,追隨世俗價值觀而行,卻是成就了一件惡事。
男主角若有仔細認真思考過什麼是愛,什麼是愛情,便不會面臨今日的處境。是誰告訴他在性行為中,自己的享受是最重要?是誰告訴他女友身體不完美,就不值得愛下去?或許他的惡、他的渣,是由於他沒有認真地追求善,沒有認真地追求成為一個懂得愛對方的好男人。
三、從警惕平庸的惡的方法看如何防止成渣
如何能逃離成渣之路?或許我們可以從逃離平庸的惡的方法得到啟發。
方法一:與社群中跟自己不同的他者交流
「然而,艾希曼被官話、陳腔濫調、標準化的表達所築起的牆包圍,把他與別人分隔開,致使他無法感知現實,無法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膚淺之惡》
這個說法令我想起「同溫層效應(或稱迴聲室效應)」,就是困在與自己似乎觀點的群體當中,漸漸失卻另一些人的聲音。兩位渣男的代表,或許沒有仔細地聆聽過性忠誠、學習付出愛、愛對方整個人等等的聲音,只聽見性解放、為自己謀取最好的性享受、洩慾至上等等的聲音。
方法二:獨處時作自我反思
「然而,在艾希曼身上,鄂蘭看到的是一個拒絕思考自己所為何事的人,也是拒絕回顧思索,拒絕回到過去並記憶的人;簡言之,這人從其人格中拔根。當人只是滑過事情的表面,允許自己隨波逐流,而未曾穿透到他所能觸及的深度,那由反思而來的約束就會消失。」——《膚淺之惡》
兩位男主角如果懂得思考自己的行為,不甘於隨波逐流,或許結局會很不一樣。應如何思考?對於艾希曼的錯誤,郭偉聯博士指出「只要仍願意待人如己,大屠殺般悲劇仍可避免」,男主角若懂得「待人如己」,思考到自己所期望的愛情是忠誠的、是負責任的、是不離不棄的,便會知道自己的女友實在亦會有這樣的期望。
總結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追求真正的善能逃離平庸的惡,追求成為好男人能向渣說「不」。什麼是好男人?追求實現真善美,忠誠地愛護自己的女人,為自己心愛的人付出所有,或許不符合現今的「洩慾至上」的性文化觀念,但最終得益的不只是伴侶,還有的就是自己。
參考:
渣男 (網絡用語)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hk/item/%E6%B8%A3%E7%94%B7/4261461
由平庸的「善」到栽種和平(郭偉聯博士)
https://magazine.cgst.edu/2021/09/23/%e7%94%b1%e5%b9%b3%e5%ba%b8%e7%9a%84%e3%80%8c%e5%96%84%e3%80%8d%e5%88%b0%e6%a0%bd%e7%a8%ae%e5%92%8c%e5%b9%b3/
我根本未想同佢結婚 但佢有咗BB(instagram: couple.murmur)
https://www.instagram.com/p/CVuw__npGXb/?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因為女友身上嘅疤痕 我同佢分咗手(instagram: couple.murmur)
https://www.instagram.com/p/CVFjsNFJF3w/?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