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身體自信!

蔡凱琳(特約撰稿員)

上一篇文章告訴大家,流行文化、家長和朋輩為女生帶來負面身體形象,女生們經過社會學習,被迫困於這個洪流中。我們還有機會改變想法,提升身體自信嗎?

Kylie Bisutti在 2009年贏得Victoria’s Secret Angel model大獎。身為基督徒的她認為工作與基督教價值相違背,所以決定放棄成為模特兒。反而決定成為年輕女性的榜樣,提倡謙虛、純潔和正面的身體形象。所以不用氣餒,的確有方法。

以下這些因素可以建立正面的身體形象:
(1)性別角色滿意度、(2)積極的身體自我概念、(3)有效的應對策略、(4)整體平衡感和健康、(5)原生家庭支持、

(1)性別角色滿意度
女性在社會上充斥不同的觀點與期望,背負四面八方的壓力,難免有時候會迷失方向,懷疑自己的性別角色。

無論是討論高矮肥瘦、性別定型、女性權力、女性責任等等千百種問題,都好像是別人告訴自己怎樣做,而自己未能確定應跟隨哪一個方向。

比起內化對性別的疑惑和矛盾,更可以嘗試承認疑惑、矛盾和壓力。區分自然、舒服的自我表達和他人規定的自我表達。欣賞個人和女性獨特之處,肯定自己性別,為自己的性別感到驕傲,為自己的性別存在感到舒適。

拍拍自己的身體,為自己說:無論外面多大風浪,多少不同的聲音,你從出生陪著我長大,我與你並肩作戰,我有你真好,幸好我還有你。

(2)積極的身體自我概念
身體自我概念並非只有外表,還包括身體質素、敏捷性、一般健康和運動能力。

擁有高度完美主義、燃燒卡路里、降低體脂和體重、改變外表的信念,會增強負面的身體形象和飲食發展障礙。

反而在長期的運動中,以改善體質和健康作為目標,不強調瘦身,不貶低身體力量和能力,令女性建立更正面的身體形象。

(3)有效的應對策略
很多女生會將社會文化和壓力內化,令自己無法分辨是來自自己的需要,還是媒體、家人、朋輩的要求。學會批判性思考,不要單向和立刻接受別人的講法,對別人的言語抱著存疑的心,自己多方面思考,尋找答案。

女生們在感到壓力時,比起透過外表和樣貌獲得控制感和安全感,更可以透過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壓力管理,讓自己更強大,更能抵抗外界的聲音。

Photo by Marcelo Matarazzo on Unsplash

(4)整體平衡感和健康
除了側重身體外表,女生們都可以關注自己的心理和靈性健康。彈性實現各方面的身體形象,在精神、情感、智力和身體外表尋找平衝點。尋找幸福和生活滿意度,與人建立有愛、親密、互信的關係,有同情心等等,比關注體重、身型和外表更重要。

亦可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
(1) 價值感
(2) 控制感
(3) 現實信念
(4) 情緒意識和應對
(5) 解決問題和創造力
(6) 幽默感
(7) 營養攝取
(8) 運動
(8) 自我保健
(9) 壓力管理
(10) 性別認同
(11) 文化認同

愈多方面掌握自己人生的女生,會更滿意自己各個方面的發展,減低只有對外表的關注。

(5)原生家庭支持
父母關係下,良好的教育和支持更傾向培育安全依戀的女孩,更能建立女孩的正面身體形象。父母肯定女孩的身體的反應和認同她們的發展,會提高女孩的身體滿意度。

父母對美和瘦的重視,會影響女孩對外表的重視程度。與其只強調外表,不如將外表視為整體自我概念的其中一個方面,將注意力放於女孩其他領域的成就。

而母親的飲食態度和行為,能夠預測女孩對身體形象的態度。女孩會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壓力,就如來自媒體而來的壓力般。母親可以樹立形象,正面積極地利用運動和健康飲食來達至身體健康,而非透過節食或過度運動的方法形成「瘦」的體形。

擁有正面身體形象的女性,有更穩定的體重、適應能力更強、更多的社會支持、更樂觀和更高自尊。

希望女生們都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更有自信!我們一起努力吧!

參考資料:
Choate, L. H. (2005). Towar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Women’s Body Image Resilience.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3 (28): 327.
Dean, E. W. (2013). A Content Analysis of Selected Girls Ministry Curriculum Materials in Relation of Body Image among Adolescent Females.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