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在你身邊有年輕女性,經常照鏡檢視自己的體形,常有磅重的習慣,會捏自己身體「自覺很肥」的部位嗎?這些行為有機會是體現了一種過度著重體重和體型的心理狀態。
學者稱這類行為叫身體檢視(Body checking behavior:時刻留意和監察自己的體重、體型的變化)。這些變化不一定發生,但她們總認為有所變化。她們會為這些改變感到擔心和焦慮,甚至不能自控地想像自己身體不夠完美。

Photo by Михаил Секацкий on Unsplash
理論上,持續不斷地檢視身體,背後可能就是為了減低這些內心的焦慮感。
有些科學家開始注意到,藉觀察這些檢視身體的行為,有機會能可靠地分辨出有潛在病態飲食行為以及社交焦慮問題的女性。
美國內華達大學的心理學家Emily White及Cortney Warren在心理學課堂上,找到567位女大學生進行研究,觀測身體檢視與社交焦慮的關係。其中有4%受研究女生曾有飲食失調的病史。
經過統計學分析,學者確認了,病態的飲食行為愈嚴重的女生,(1)愈是相信「身體檢視對於保持身段有用」,(2)又愈會因為別人對自己身段的評價感到社交焦慮。當(1)或(2)的程度愈高,身體檢視的行為亦愈頻密。
學者認為這次研究支持了以身體檢視行為來減低焦慮的理論。
飲食失調與一系列的心理損害相關,包括了負面情緒、不良的自我覺知、與人建立關係的機制等。只是不單飲食失調,學者在這次研究進一步發現,身體檢視的行為,同樣預測了上述的心理損害。
整體而言,身體檢視的信念(相信身體檢視很重要)和行為,均與女性的身心負面影響相關。學者認為及早留意年輕的成年女性,是否有過分重視或頻密檢視身體的情況,有機會能減低她們飲食失調和危害心理健康的風險。

Photo by Taylor Smith on Unsplash
參考文獻:
White, E.K., Wareen, C.S. (2014).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xiety on the body checking behavior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ody Image, 11, 458-463. doi: 10.1016/j.bodyim.2014.07.008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