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健康的戀愛關係是持續穩定和互相委身的,但即使關係再委身,都會面對實在的困境而面臨分手危機。
根據「委身理論」,分手由一推力和一阻力組成——即兩人不再把自己託負給對方(不再委身),以及限制分手的阻力減到最少。
有些處境,阻力很大,例如已同居、另一半的情緒勒索,或是感到強烈義務保持關係等等,這會令關係變得「卡住」。卡住的關係(stuck relationship)會傷害那人本身的身心健康。
我的關係卡住了嗎?你要知道的三種處境
我的戀愛有卡住了嗎?根據學者團隊Rhoades在2010年的理論,如果你的戀愛關係處於以下三類的情況,就屬於處於卡住的狀態了。
1. 觀感層面的:
家人和朋友總是希望我們繼續在一起;感到自己投資了許多感情和時間,不想浪費;感到分手是很麻煩和困難,難以應付。
2. 生活資源層面的:
兩人有聯名的債務;共同租用車或房屋;一起養了寵物。
3. 卡住的感受:
就是卡住帶來的主觀的負面感受:易怒、混亂、壓力、關係緊張,孤單、好像被困著、泥足深陷、窒息和被綁起來。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關係卡住了,怎樣做才好?
有學者就分析了卡住關係的性質,以及解開的辨法。
美國學者Tyler Jamison和Jonathon Beckmeyer分析了15位年輕的成年人,共24次戀愛卡住的經驗,並在2020年將質性研究的結果發表期刊。
根據他們的經驗,學者歸納出卡住關係的三個階段:初期的良好關係、分手阻力的累積和解開卡住狀態。
初期的良好關係
佔近一半受訪者的戀愛關係,屬於在青少年期展開的初戀。當時他們部份人與家人衝突,令到他們更依戀在愛情中。
學者又發現性關係會為關係初期注入強烈連結的感覺,儘管那個對象終究不是合適的伴侶。
累積分手阻力
他們在戀愛初期都是認真和投入的,只是逐漸會遇上沒預期的外圍因素。一方面,各種因素令這些情侶委身的意願減弱,同時,分手的阻力亦已經囤積如山。
同居是限制了分手的常見因素。同居使二人大幅度共享生活和資源,當人要選擇分手時,就要同時面對住屋和生活的巨大不確定因素,從而成為阻礙。
此外如果同居是住入對方家中,與對方家人建立的良好關係,同樣會構成疏解關係的阻力。
婚姻和孩子是另一個分手的阻力。婚姻本身在文化和制度上,就有綁緊戀愛關係的意義。人有了孩子,就有更大的義務感,要為孩子而維繫家庭。

Photo by Shelby Deeter on Unsplash
不再卡住 你或許會經歷的三種思考
要離開卡住的關係,學者認為是比一般分手關係更困難的。人在這過程,會經歷怎樣的思考呢?學者發現最少有這三個層面:
1. 會計算留下和分手,各自要付甚麼代價,有甚麼好處。
2. 提出分手的一方,通常會考慮到分手後要追求怎樣更成熟的人生
3. 開始思考當不再卡住時,有甚麼新的人生選項,其他出路會成為分開的拉力
學者注意到,女性在卡住的關係裡,會特別傾向將自己的需要放後,先關注伴侶的想法。
戀愛教育 要學習分手
一般戀愛教育都涉及怎樣維繫關係,進入婚姻等。學者提議,要同樣在戀愛教育中,讓人在盲目委身前、大學階段以前(受訪者的初戀於中學展開),有基本的能力去辨識到關係將可能面對的卡住狀況,以及怎樣去應付。
這研究為戀愛教育提供一些洞見,讓人更明白關係卡住的種類、產生的原因和感受,以及一般人脫離卡住關係的過程。
學者認為戀愛教育需要涉獵分手的步驟和過程,亦即知道甚麼時候下分手的決定,不去拖延,這同樣可以避免關係帶來更大傷害。
這不是說戀愛教育必然是「教人分妻」。不健康的關係,以分手為結局可能是對當事人好的,但並不是所有卡住的關係都要以分手作為目標,儘管在研究中,21段卡住的戀愛關係中有19宗是以分手收場。學者認為是否分手,還是需要輔導專業的判斷,視乎當事人的個人決定以及事件獨特的處境。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參考文獻:
Jamison, T. & Beckmeyer, J. (2020). Feeling stuck: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elt constraint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Family Relations, 70(3), 880-895. DOI:10.1111/fare.12496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