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你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嗎?這種感覺被稱為自尊感。
只是有時考試不及格帶來的挫敗打擊,又不代表他會感到自己人生都是失敗的。所以學者進而細分不同範疇的自我價值感覺(self-worth)。人普遍會從這幾個方面,建立自我價值感:
- 學術能力
- 體形外貌
- 別人的認同
- 戀愛關係的狀態
- 家人的支援
不是所有建立自我價值的渠道,都對人帶來好處。
與外表扣連的自我價值,使人經常以文化標準評價自己,他們花更多時間心力去提升吸引力,務求達標。這種自我價值,似乎尤其削弱一個人整體的自尊感。
美國和加拿大的四位心理學家想弄清楚,一個把自我價值扣連外表,到底是會怎樣令她感到自己整體地都沒價值的。
團隊進行了兩次研究,研究結果在2017年發表。第一次研究訪問了208位女性大學生,第二次則追蹤了191位女性大學生兩個星期。
兩次研究的結果一致,讓學者可以合理地推測:當一位成年女性把自我價值感緊扣外表時,會令她開始自我物化。
所謂自我物化,就是女性把自己的整個人,約化為某些在性方面吸引人的身體部位。
然後建基於外表的身體價值感,以及自我物化二者,分別會使她對自己的外表感到更加焦慮、緊張和神經質。這過程最終損害一個人整體的自尊感,令她覺得自己整體是沒有價值的。
學者由此結果推測,假如能夠讓女性的自我價值不再建基於外表,可能會助她們重建自尊感,這或許有利精神健康。

Photo by Antonino Visalli on Unsplash
參考文獻:
Adams, K.E., Tyler, J.M., Calogero, R. & Lee, J. (2017).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earance-contingent self-worth and self-esteem: The roles of self-objectification and appearance anxiety. Body Image, 23, 176-182. doi:10.1016/j.bodyim.2017.10.004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