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女「大個」拍拖 改寫家人關係 心理學家:需要支援父母調適

作者:文恩曦


「仔大仔世界」,孩子成年拍拖,都與父母有關嗎?乍聽無關,但當說到婚後關係,這些「子女」卻仍經常提到與「老爺奶奶、外父外母」的關係。

有學者認為,戀愛教育,應該包括學習發現二人與父母相處的風格,以及幫助那些子女成年的父母,適應介入原本家庭中的「新」關係。

戀愛關係和親子關係有相互影響嗎?


一個人自幼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影響著他長大後在戀愛中,能否感到安全、可信任、可親密等。

舉例,嬰兒期與母親有安全的依附,到了20、21歲的他有更大機會與戀人建立到具備安穩和健康的關係。又或是:在14歲時與父母關係屬於不安全依附的,到了22歲時在戀愛中有更大機會出現焦慮,感到對方不可信,會傷害自己,又覺得自己不值被愛。這些都為社科研究所證實。

過往的家庭經歷已定?不,原來新的戀愛關係,甚至為人父母,都會是人生的轉捩點,令到人習得安全的相處風格。

當人建立了安全的戀愛依附關係時,會否反過來影響他與父母之間原本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呢?一眾學者對於這種相互影響的操作,所知甚少。

心理學家:成年子女拍拖 同樣會改寫親子關係


韓國心理學家Go Woon Suh想知道答案,聯同美國學者一起追蹤了135位青少年兩年。從他們的20歲至22歲,了解他們與母、父和戀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20歲時,與母親的關係不論是呈現出焦慮型,或是逃避型的人,他們在22歲時有更大機會發展出同一類型的戀愛關係。而在20歲時與戀人發展出焦慮型或逃避型的人,他們在22歲時有更大機會與父親形成同一類型的關係。

此外,20歲時年青的成人若經常在意能否從父親身上獲得情感支援和同行(焦慮型),他在往後自己的戀愛關係裡,會傾向形成表現冷漠,對另一半可有可無的相處風格(逃避型)。反之亦然,若先建立逃避型的戀愛相處,在22歲時他會與父親形成焦慮型的相處型態。

學者又發現,20歲時年青成人擔心不能從戀人身上獲得情感支援和同行,又同樣憂慮自己給不到對方安全感(焦慮型),往後22歲時與母親的關係亦同樣展現焦慮風格。

總的來說,研究結果反映年青的成人與父母的關係仍在持續發展和改變。這對父母來說,意味著在子女戀愛方面,別以為「仔大仔世界」,親子關係就會定型。

孩子拍拖 父親面對的挑戰或更多


孩子雖然已經成年,當他們進入戀愛時,其實父母與他的關係,是會意想不到地經歷改寫。

孩子擁有一段不安全的戀愛關係,特別會為父親帶來「危」和「機」。

因為統計結果反映,不安全戀愛關係有更多路徑去影響父子、父女的關係。學者接著推測,這可能與父親在「拍拖」一事上的批評、不信、在意和關心等管教行為有關。

心理學家建議戀愛教育者,幫助年青的成人理解父母的內心變化,明白戀人和雙親的內心,能讓當事人培養出製造安全依附的智慧。

舉一事例,當拍拖時表達「今天不回家吃飯,要工作」,父親可能因為關係的轉變而變得敏感,誤以為被子女拒絕,從而用逃避型、焦慮型的風格作出回應。戀愛當事人的體諒和適當表達,能夠助父親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學者又舉例說,「如果一個年青成人知道,他的戀人與母親的關係是逃避型的,那麼他會更能理解戀人的行為可能在只反映著他與母親的表達習慣,多於那一刻真實的感受。」

要調適的人,不單是成年的子女。心理學家又鼓勵戀愛教育者,幫助父母調適孩子的戀情,學懂表達情感上的支援,敏銳地回應成年孩子的需要,這就成為增強親子安全關係的機遇。

延伸閱讀:
Suh, G.W., & Fabricius, W.V. (2020).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erging adults’ representations of relationships with mothers, fathers, and romantic partners. Family Process, 59(2). doi:10.1111/famp.12458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