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天主教機構CSS寄養服務拒同性伴侶申請一案勝訴

陳婉珊(研究主任)

左邊的是富爾頓太太。她在過去25年與CSS緊密合作,照顧了超過40名兒童。聞判後她十分高興可以繼續當寄養父母。(圖:Catholic Charities USA)

2021年6月17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一致裁定賓夕凡尼亞州費城(Philadelphia)以接受同性伴侶申請成為寄養家長,作為天主教社會服務(Catholic Social Services, CSS)提供寄養服務(foster care)的條件,屬違反了第一修正案賦予的宗教自由。(Fulton v. City of Philadelphia

植根費城 逾百年寄養服務

CSS(費城總教區)在費城服務兒童已逾兩世紀。前身由神父於1798年設立機構,收容父母因當時黃熱病爆發而去世的兒童開始。CSS接受政府資助,提供寄養服務——作為有需要兒童與寄養家庭之間的中介人,已超過50年。美國於2015年由最高法院制度化同性婚姻,但到2018年,當CSS不接受同性伴侶申請的政策被媒體報道後,才被政府終止合約。據報道,全費城只有兩間機構提供的寄養服務不接受同性伴侶申請——CSS是其中一間。換言之,最高法院的判決,對希望成為寄養家長的同性伴侶的影響有限:如果CSS贏了官司,他們仍可如舊在其他機構申請寄養孩子;如果CSS輸了,最壞的情況是CSS決定關閉,其實也不會影響同性伴侶原來有的機會。然而,如果CSS結束寄養服務,最受影響的,應該是急需寄養家庭暫時提供穩定家庭生活的兒童。

此案的其中一名申訴人富爾頓太太是天主教徒,在過去25年與CSS緊密合作,照顧了超過40名兒童。費城政府的決定,令天主教背景的機構面對結束寄養服務的抉擇。這樣,那些因遇到突發或緊急事故而缺乏父母照顧的兒童,便少了一個機構為他們配對合適且有愛心的寄養父母。此外,如果一般寄養機構以「平等」之名要求申請的家長將LGBT價值教導寄養孩子,等如將像富爾頓太太這樣富有愛心的虔誠天主教徒,或其他不認同LGBT價值的信徒,排除在寄養或領養家庭的合資格名單之外。相信這對那些有需要的兒童來說,極不公平。

最高法院一致裁定CSS宗教自由受侵犯

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其長僅15頁的多數意見(majority opinion)總結道:「正如費城承認的那樣,CSS『長期以來一直是該市寄養系統中的一個亮點』。CSS 只是要求遷就(accommodation),使其能夠繼續以符合其宗教信仰的方式為費城的兒童服務;它並不試圖將這些信念強加於任何人。費城拒絕與 CSS簽訂提供寄養服務的合同——除非它同意認證同性伴侶為寄養父母,[費城的做法]無法通過嚴格審查(strict scrutiny),並且違反了第一修正案。」(多數意見,頁15)

事實上,從沒有同性伴侶遭到CSS拒絕。再者,絕大部分費城的寄養機構均接納同性戀伴侶申請:「CSS不反對將同性戀者認證為單親養父母,也不反對安置同性戀兒童。沒有同性伴侶曾尋求CSS認證。如果有,CSS會將這對伴侶轉介到該市其他20多個機構中的一個,這些機構目前都會為同性伴侶進行認證。」(多數意見,頁2-3)

對廣受關注的LGBT權利和宗教自由衝突案件來說,9位大法官得出一致裁決的結果,是令人意外的。然而這也意味著裁決結果影響力極其有限,《華盛頓郵報》寫道:「該意見足夠局限(narrow),以至於獲得了法院三位自由派的支持——以及三位最保守的成員,對沒有更進一步的驚愕。」法律學者形容多數意見「和稀泥」:「設定零先例的無意義(meaningless)多數意見」。

多數意見由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撰寫。另外兩位加入的,被視為偏向保守派的大法官為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和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三位自由派大法官布雷耶(Stephen Breyer)、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和卡根(Elena Kagan)加入多數意見,被認為是因為想避免對宗教自由更有利的裁決。

大法官阿利托:糾正史密斯案的錯誤

大法官阿利托(Samuel Alito)另外撰寫長達77頁的協同意見書(concurring opinion,湯馬斯(Clarence Thomas)及戈薩奇(Neil Gorsuch)加入)。它為推翻一個重要先例,提供理由——這先例限制第一修正案對宗教實踐的保護。該先例是1990年的史密斯案(Employment Division v. Smith)。史密斯案裁定,如果法律是中立和普遍適用的,人們通常不能利用宗教自由來要求豁免遵守法律。

阿利托認為應該推翻上述先例:「史密斯的決定是錯誤的。只要它留在案例書上,它就會威脅到基本自由。雖然先例不應該輕易拋棄,但法院在史密斯案中的錯誤現在應該得到糾正。」(阿利托協同意見,頁73)

去年,大法官湯馬斯(阿利托加入)指2015年奧貝格費爾案(Obergefell v. Hodges)的裁決結果把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士污名化,並要求法院「修正」這些問題。今次阿利托繼續呼應這訴求,認為基於宗教信念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士理應獲得保護:「僅僅因為它表達了一種令有些人感到受傷害的觀點而壓制言論——或宗教實踐,是一種零和遊戲。」雖然CSS「關於婚姻的理念可能會引起同性伴侶反對,但將那些持有傳統婚姻信仰的人,和種族偏執狂混為一談,是對那些持有這種信仰的人的侮辱。」(頁75)

因此,雖然阿利托同意多數意見的結果,但對判決的局限性大為不滿:「在收到超過2,500頁的簡報,並經過半年多的辯論後深思熟慮,法院發布了一撮決定,使宗教自由處於混亂和脆弱的狀態。那些指望這個法院為第一修正案挺身而出的人完全有權利感到失望——就如我。」(頁77)阿利托直情認為這種判決是浪費時間:「這個決定好比寫在魔術店出售的溶解紙上……如果市政府想要繞過今天的決定,它可以簡單地取消從未使用過的豁免權。如果這樣做,那麼,瞧,今天的決定將消失——各方將回到他們開始的地方。」(頁8)阿利托批評多數意見迴避為真正的衝突作出裁決。

大法官巴雷特撰寫另一份協同意見書(卡瓦諾加入;布雷耶部分同意),認為推翻史密斯案會引起很多棘手問題,「因此,我認為沒有理由在這種情況下決定是否應該推翻史密斯案,更不用說應該用甚麼來代替它了。」(巴雷特協同意見,頁3)

大法官戈薩奇:法院優柔寡斷 民眾付代價

大法官戈薩奇撰寫第三份協同意見(阿利托和湯馬斯加入)。他認為美國民眾和團體,會為多數意見的優柔寡斷(indecision)「付代價——以美元、時間以及對其宗教自由的持續不確定性。」(戈薩奇協同意見,頁8)

戈薩奇以科羅拉多州(Colorado)蛋糕師傅菲利普斯(Jack Phillips)一再面對訴訟折磨為例,「我們以類似於今天多數意見所訴諸的狹隘理由判他勝訴。……但由於史密斯案仍然在案例書,勝利帶給菲利普斯先生的所有保證,就是新一輪訴訟……九年的漫長旅程就得繼續。毫無疑問,在史密斯案的約束下,無法承受如此無休止訴訟的人,已經並將繼續被逼喪失憲法保護的宗教自由。」(頁9)

戈薩奇大法官撰寫協同意見時,應該還未知道菲利普斯在新一輪訴訟中輸了,因為訴訟結果只比此案早兩日發出(2021年6月15日)。

【延伸閱讀】
我們一直留意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法對宗教自由的影響。並就重要案例寫了以下詳細分析和評論文章或出版特刊,歡迎重溫:
慎思明辨,獨立思考——美國最高法院同性婚姻通識教材》,2015年7月。
宗教自由的初步勝利 「反同」蛋糕師傅的平反──美國最高法院就著Jack Phillips的判案〉,2018年6月。
良心自由與宗教自由的回歸?反思亞設餅店的終極勝訴〉,2018年10月。
性別歧視=性傾向/性別認同歧視?──從美國最高法院Bostock案反思香港的歧視法》,2020年7月。

*【2020-06-23更正】原文寫道:「後來CSS接受政府資助,提供寄養服務…距今也有百年歷史。」根據CSS的網頁,其寄養服務(Foster Care Services)於1919年成立,故有「百年」之說。然而根據判辭(多數意見,頁3),CSS跟費城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超過50年,本文已根據判辭資料修訂。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