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在愛情至上的世界觀下,戀愛關係佔據著青少年和初期成人的人生的中心位置。
美國一個追蹤研究項目「Project Star」發現,年青人在25歲前,平均有10.5段戀愛關係。
事實上,戀愛關係關乎到每個人的身份的成長、性發育、甚至是學術成就、與朋輩和與雙親的關係。太多分手的經歷,或會影響人的健康成長。那麼了解年青人在戀愛中承受甚麼改變,就尤關重要。
美國幾位醫學學者分析了「Project Star」項目的成果。研究項目追蹤了200位青少年,自他們第十級(中四),一直至往後8年時間。
隨著年紀愈大,戀愛關係會愈來愈成熟嗎?
學者發現了幾種顯著的轉變。最明顯不過的,就是隨年齡而產生的轉變。
雖然不少研究嘗試找出,隨著年紀漸長,戀愛關係會否有特定軌跡的改變。但在這個8年追蹤研究裡(動用七個時間點進行量度),卻未見有單一的特定軌跡。
舉例說,在維持較長的戀愛關係裡,支持、操控和妒忌會較多。然而妒忌程度又會隨著一個人年紀漸長而減少。
一個人投入一段為期很短的戀愛關係中,那人年紀愈大,就愈能感到彼此支持。但在長久維持的關係中,任何年紀的人都感到許多支持,與年齡無關。
衝突和操控的高峰期是年少的戀愛關係,隨著年齡增加,兩者會逐漸減少。只是在為期很短的關係裡,任何年齡的青少年都不會有太多衝突和操控。
成年階段進入戀愛關係 有助人學習自我調整
「發展功能理論」認為,一個人在完全成熟前,過多的戀愛關係會削弱他的發育和調適能力。相反,在成年初期的戀愛關係,則有助人學習自我調整。
是次研究結果引證了這理論。
少年期投入戀愛的人,行為問題較多,亦即反映調整能力較弱;相反,成年早期投入戀愛關係的人,行為問題較少。
雖然研究結果或反映,人的調整能力,可能影響人進入戀愛關係的時機。但是長期的追蹤研究容許學者確認,更大可能是年齡階段扮演主導影響的角色。
在戀愛關係以內的其他種種改變
許多人在戀愛初期都是「隨便玩下」,慢慢變得認真,互相依賴起來,「在我以後的計劃中有你」。
學者發現,青年男性更可能會感到關係變淡。研究顯示,男性在七年間穩定的關係裡,會傾向愈來愈感到不滿足,而女性不會如此。
學者又透過緊密而近距離的考察,連續6個月逐月追蹤,發現飲酒的習慣的改變,可預測在下一個月裡,負面的關係互動更多,戀愛關係的暴力問題亦會增加。
此外,發生性關係亦會使戀愛關係產生轉變。在性關係發生了之後,濫藥/飲酒的情況有輕微的上升,而抑鬱或焦慮等內化癥狀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
短結
「甚麼階段談戀愛好,還是不好」,研究似乎沒有為這個老掉牙的課題下定奪。只是,結果至少反映了,戀愛關係塑造人各方面的成長,是一個要認真對待的課題。
參考文獻:
Furman, W., Collibee, Charlene, C., Lantagne, A. & Golden, R.L.. (2019). Making movies instead of taking snapshots: Studying change in youth’s romantic relationships.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13(3), 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