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珊(研究主任)
英國老牌LGBT組織石牆(Stonewall)遭遇可能是1989年創會以來最大挫敗——英國平等與人權委員會(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EHRC)宣布不再向石牆的「多樣性擁護者」(diversity champions)計劃續會,稱並不化算。根據石牆最新的財政報告,在2019年度,「多樣性擁護者」計劃會員費收入是石牆最大的單一收入項目,達327萬英鎊(折算約3,600萬港元)。佔同年度總支出912萬英鎊(折算約1億港元)逾三分一。公私營機構會員超過850個。有關計劃向會員提供工作場所的包容培訓,以及倡導包容跨性別員工的政策,例如允許他們在工作場作選擇使用哪個洗手間。
就在數日前,埃塞克斯大學(Essex University)發表獨立調查報告,當中指石牆「多樣性擁護者」計劃提供誤導的法律建議給大學,令大學成員以為對心理性別持批判態度(gender critical)的學者可以合法地被排除在大學之外。隨後,石牆創辦人之一帕里斯(Matthew Parris)在報章撰文,痛心疾首勸喻道:「我協助建立的慈善機構,糾結於否定大學言論自由,他們在幹甚麼?……我唯一關注的問題是:為甚麼是石牆?」再早一點,今年(2021年)4月,EHRC「倒轉槍頭」,介入福斯泰特(Maya Forstater)上訴案,爭論婦女質疑跨性別身份的觀點應受到平等法保護。近月種種,不啻是對石牆敲響了警鐘。
石牆背離初心 打壓女同性戀者
英國專欄作家哈林頓(Mary Harrington)在《星期日郵報》撰文,直指石牆背離組織的成立目的,打壓女同性戀者和對異見消音。哈林頓認為,石牆在英國2014年制度化同性婚姻後,(註:英國於2013年7月通過同性婚姻法,並於2014年3月生效)組織的最主要目標已經達到。可是,擁有龐大資源和網絡的石牆——尤其當中的受薪員工——不甘就此解散,於2015年將目標轉向跨性別(transgender),文宣改為「毫無例外地接受」(Acceptance without exception)。
然而「轉型」卻導致石牆背離了組織成立的目的——倡議男、女同性戀和雙性戀者(LGB)的權利。石牆轉而擁抱「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貶低生理性別(sex),提倡「跨性別女人是女人」、「跨性別男人是男人」的口號。女同性戀者被告知須要視跨性別女性為潛在約會對象——縱使「她」可能仍擁有男性生殖器官。所有反對聲音都被扣上「恐跨」(transphobia)的帽子。同性戀者深深覺得石牆背叛了他們。
原本,大律師貝利(Allison Bailey)擁有一切左翼寵兒的特質——女同性戀者、黑人、牙買加移民後裔和單身母親,並致力於爭取社會公義,可是如今她正與石牆對簿公堂。一班同運活躍分子——包括貝利——於2019年另起爐灶,成立「LGB Alliance」對抗石牆,維護基於生理性別(sex-based)的LGB權利。然而石牆向貝利工作的律師樓施壓,聲言要取消其「多樣性擁護者」會員資格,逼使律師樓向貝利施壓。貝利因此被針對,失去工作機會。貝利眾籌15萬英鎊(約165萬港元),把石牆和律師樓告上法庭。貝利警告,「國際性、全能的(all-powerful)、富裕且完全失控的跨性別遊說團體」正在侵蝕男女同性戀權利。
海頓:石牆不是變性人的朋友
不單是同性戀者受跨性別意識形態影響,連變性人也不滿石牆。石牆倡議更改平等法,要求在法例條文中,以「性別認同」取代「性別重置」(gender reassignment)和「變性人」(transsexual),直接影響變性人的權益。變性人海頓(Debbie Hayton)同時是兩名子女的家長和中學物理教師,因此海頓非常反對跨性別運動背離客觀現實,並影響婦女和兒童權利。
LGBT群體以外,一班原本是左翼立場的女性主義者(例如JK羅琳和最近獲埃塞克斯大學道歉的兩位學者),發覺跨性別運動漠視婦女和兒童權利,再加上一群子女在青春期才突然聲稱自己是跨性別的家長(例如Transgender Trend就是一群「跨孩子」的家長,出於想保護子女和其他孩子的心成立的),都不欲被石牆及跨性別運動噤聲。他們各自看似力量微少,脆弱如雞蛋,資源豐富的石牆會被推倒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