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理論】A片都是咁的:女人拒絕之後就會同意,不是嗎?

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學術界已大概掌握觀看色情與性脅迫行為兩者相關,然而觀看色情是怎樣推使在性方面的脅迫行為?

曾有學者推論,男人的敵意特質和性濫交兩個因素結合,則性協迫行為有更大機會發生,只是解釋仍未能令人信服地兩者有因果關係。

性的劇本理論

另有人用「性的劇本理論」假說,來解釋兩者的互動機制。

劇本理論中的「劇本(scripts)」反映出人們演繹自己性欲的常規。假說認為觀看色情的人,透過吸納某種「性的劇本」,會對一些情節和訊號產生反應,然後預期性行為的下一步,再下一步,直至「劇終」。

性的劇本理論是一種認知性行為的模式。劇本載於文化媒體之中,日常生活的電視劇、電影、廣告、書本等都正如此塑造性生活。

學者舉例指出,屬於男性的劇本傾向強調「啟動」性的互動,以及被描述為有更強的性慾望;而女性的劇本往往則像性的守門人一樣,並且需要透過情感的連結去打開此門。當兩人的劇本相若,透過各種肢體、言語的交流和互相,就是有共識的性行為。

過往學者利用性的劇本理論,解釋觀看色情是怎樣改變人對於隨便的性關係、炮友關係(friends with benefits)等觀念;又解釋了色情常見的情節,包括使對方窒息、掌摑和打屁股等侮蔑動作,或是在臉上射精的情節,令觀看者更想在現實生活中做出來;亦有人發現觀看色情可以整體地改變人與異性相處的形態──遠超於單單性方面的行為。

色情劇情都是這樣的:女性的「拒絕」被解讀為「願意」

美國犯罪學者Ethan Marshall和團隊在2018年發表論文,透過驗證性的劇本理論,成功解釋觀看色情影響人的性脅迫行為的機制。他們進行實驗,分析463位大學男生使用色情的習慣,以及發生性脅迫行為的(自我評估的)可能性。

經統計學分析, 學者得出一個路徑模型(path model)。

男性觀看色情,有代入為色情劇情中主角的傾向。當他愈代入主角,亦愈大機會認為劇情中表示拒絕發生性行為的女性,是有意接受性行為。接著,這劇情提升觀看者強迫別人進行性行為的可能。

研究員所設定的4種強迫行為是包括:哄騙不願進行性行為的女士脫衣、在前戲時假裝說不是要做愛、使灌醉對方以發生性行為以及即使對方反抗都會發生性行為。

路徑模型所得的數據足以解釋,劇情提供了約定俗成的訊號,就是「人人都是按著先有前戲,再拒絕,再接受的進路發生性行為」,甚至讓代入主角的人渴望體驗「伴侶由被迫到接受」的情節。

在現實生活裡,女性所表達的「拒絕」訊號,經由色情劇情的效應,在男性腦中轉化為「接受下一步」的訊息,那個性行為變相更有可能成為脅迫。

學者向那些去除「強暴迷思」的課程提出進一步建議,認為應提升學員的辨識能力,認知強暴色情資訊所帶來的壞影響。

 

參考文獻:Marshall, E., Miller, H. & Bouffard, J. (2018). Bridging the theoretical gap: Using sexual script theory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nography use and sexual coercion.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1(24). doi: 10.1177/088626051879517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