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珊(研究主任)

因挺身反對激進跨性別運動而屢遭打擊的英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家羅琳(J.K. Rowling)。(網絡圖片)
英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家羅琳(J.K. Rowling)被跨性別運動活躍分子狙擊,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1]這些爭議給人一個印象,反對「跨性別女人就是女人」的說法,等如反對跨性別人士。這當然不對,正如羅琳所言,她與她認識的基進女權分子,或其他有同樣關注的人當中,沒有人仇恨跨性別人士。他們只是捍衛女性的權利,堅持女性的身份不是隨意自我定義的。
但其實,積極打壓羅琳,企圖消滅異見的跨運分子,並不能代表全部跨性別人士的聲音,只是他們的聲音太大——有賴媒體的助力——蓋過了其他聲音而已。譬如變性人海頓(Debbie Hayton)就反對激進跨運的倡議。海頓是做了性別重置手術的變性人,他是跨性別女性。可是他看到激進跨運對婦女和年青人的影響,就以過往爭取跨性別人士權利時同樣的熱誠,反對激進跨運「過火」的倡議。[2]再根本地,他認為這場根本不是「跨者與婦女」的戰爭,而是可比作「文明與邪惡」之戰。
跨者的權利毋須透過損害婦女和兒童的權利來獲得
就著羅琳與跨運的爭議,海頓也多次撰文支持羅琳捍衛女性的權利,以及讚揚她勇敢,並指出跨運的不是之處。作為跨性別群體的一員,海頓稱羅琳是他們最好的盟友。因為他知道,羅琳並非反對跨性別人士免受歧視的權利,「當她說『女人』不是一種感覺時,她是對的。不管我多麼希望成為一個女人,只有真理才能使我們自由,我們需要在現實中建立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幻想。因此,應讓婦女言說關於她們自身的,以及為她們自身發聲。」
也許是海頓的科學訓練背景,使他的態度理性,以事論事。他是高中物理教師,擁有博士學位。他並不認為跨者的權利,需要損害婦女和兒童的權利來得到。譬如婦女最關注女性專用空間的安全,海頓完全認同:「如果男人可以自我認同為女人——不管是何原因,那麼如何將他們拒之門外呢? 相信『男人不會那樣做,對嗎?』的說法是天真的。更衣室是最常受關注的,但監獄、醫院病房……獎學金,以及實際上所有基於性別的保護設施,都面對同樣的風險。」
也許對於女性擁有專屬的區隔設施,今天大家都習以為常,但其實不久之前,這種尊重和保護女性的空間,可說是不存在的,或最少不是常態——百多年前,是沒有女廁這回事的。[3]隨著時代變遷所帶來的契機,也要由一班女性主義者努力爭取,才有今天比較尊重女性的文化。可是激進跨運的倡議,正在侵蝕這種來之不易的女性空間。海頓認為應該尋求雙贏的方案:「我們需要與其他團體進行建設性的溝通,並爭取在不損害婦女和兒童權利的情況下,提供一個令社會更能容納我們的長期解決方案。這樣,我們便真正能夠充滿信心和安全地過著最美好的生活。」
最近,羅琳因為關注「跨孩子」過早走上變性路(獲處方變性賀爾蒙,甚至變性手術)的貼文,再度獲跨運分子「垂青」。她指出,很多專家關注受精神問題困擾的年青人,被當成性別焦躁症,並開始變性治療,羅琳認為這是「一種針對年青同性戀者的新型更正治療」。「更正治療」一般泛指改變同性戀或性別認同的精神科治療或心理輔導,但更常被LGBT運動利用來標籤標準的行為療法,打擊自願尋求改戀的同性戀者的出路,已屬於負面標籤。[4]海頓以跨性別女性的身份支持羅琳關注年青人的福社,因為他們尚未有足夠的經驗和判斷能力作出影響一生的判斷:「我堅定支持她的立場。我可能是跨性別女人,但我也是父母,也是老師。我每天與年輕人一起,對我來說,保護兒童至關重要。」
海頓:我擁護理性,所以支持羅琳
海頓亦十分不滿,那些敢於在社交媒體表達異見的人,遭到網民「狠批」。有一個術語「封殺文化」(cancel culture)形容這類對異見的網上欺凌。最新事例是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暢銷童書作家之一的吉莉安(Gillian Philip)。她在「推特」(twitter)與跨運分子爭論後,竟導致遭出版社解僱。連社交媒體也淪為這場獵巫行動的幫兇。英國編導萊恩漢(Graham Linehan)在推特表示「男人不是女人」,他的帳戶就給推特永久終止。萊恩漢告訴海頓,他收到推特的通知,說不會容忍「仇恨行為」。萊恩漢即時指出推特的雙重標準:「奇怪的是,成千上萬給JK羅琳的憎恨女性的(misogynistic abuse)留言,卻沒有被終止帳戶。」
此外,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篇新聞報道,亦例示了海頓所言,不當地改變語言的使用,會限制了人們的思想。BBC報道一宗擁有和觀看兒童色情的法庭案件:「一名從醫院病床瀏覽她『藏量豐富的』兒童性虐待圖片庫的婦女被判入獄。普雷斯頓刑事法院聽訊,朱莉.馬歇爾(Julie Marshall)在2017年8月,因心臟病發作入院,留院期間使用公共wifi瀏覽了她的80,000張圖片中的一部分。馬歇爾承認三項製作兒童不雅圖片罪名,被判處入獄9個月……」整篇報道,都一致地使用女性的身份描述孌童罪犯,但其實該性罪犯是「男跨女」的跨性別女性——說白了,他是一個男人,整件事頓時變得清晰明瞭。媒體政治正確到這個地步,實在令人吃驚,亦可悲可嘆。之前對於聯合國推動中性詞語時,海頓已關注這種抺除性別的語言,反而會使人們失去掌握事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刪除描述性別歧視的詞語,並不能改善女性的狀況,而只是消除了女性描述問題的能力。」
不過,海頓很清楚,這一場其實不是跨者與女性之戰,而是理性與「修辭」(rhetoric)之戰:「我可能是跨性別女人,但在這場辯論中,我站在理性的一邊,因此與羅琳站在一起。」誠然,進步左翼這種反智的政治操作方式,是反文明的,實非民主社會之福。「民粹」並非右翼的專利,也有左翼民粹。當理性、常識被貶抑,好比讓社會倒退回弱肉強食的環境。但正如海頓所言,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能單靠某些人的努力,所有人都要站出來,共同對抗邪惡:「羅琳過去一個月的介入非常出色,但對弱者的保護不應該只靠少數人——無論他們有多出名。我們當中那些同意羅琳的人,需要作出回應,與她站在一起,並一次過將那些惡行指證出來。」
注釋:
[1] 我們寫了一系列共5篇文章簡介JK羅琳與跨運分子的爭議,請參https://blog.scs.org.hk/category/跨性別/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
[2] 我們曾報道海頓的故事:https://blog.scs.org.hk/2020/03/13/英變性人海頓-批評別人恐跨因為缺乏自信-陳婉珊/;https://youtu.be/b5K9q8ol7uo。
[3] 關於「男女分廁」的歷史,網上資料顯示,西方要到20世紀才開始盛行,距今約百年,之前是沒有女廁這回事的;至於中國,有說早於漢代已出現分開廁格的建築。
[4] 關於幫助自願尋求改變的同性戀者的專業醫療機構,就「更正治療」的聲明,可參:https://www.facebook.com/hkscs/photos/2715872191768730。
【註:本文曾刊於「性文化通訊」第三十五期。】
陳婉珊,〈【另類跨者聲音】變性人海頓:JK羅琳是跨者最好的盟友〉,《性文化通訊》第三十五期,2020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