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踩親我條尾」不代表無問題

鄭安然(香港性文化學會婚姻倫理資源中心生命教育主任)

台灣女作家及心理諮商師周慕姿曾說,每個人都有「界限」和「界線」。這兩個詞語在國語都是同音。「界線」是底線,是不能碰觸的,一碰觸就會令警鈴大聲響起,令你勾起很多新仇舊恨,產生巨大反應,情緒爆發。這是一條不能妥協及沒有彈性的「硬」底線,就是「你踩親我條尾」即時彈起的死穴。

但較多人忽略的是「界限」。「界限」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區域及範圍,當有人踏進這區,你不會產生巨大反應,但總是覺得不太舒服、不太自在、有種「這樣做有點不對勁」的感覺。但哪裡不對勁?你未必能清楚具體說出來。

正因為這種難以名狀的情緒,有時連自己也會質疑「是我太敏感嗎?」,甚至說服自己「其他人都覺得沒有問題,我是否應該接受?」別人有時更會形容你「想太多」、「大驚少怪」甚至反怪你是「虛構」和出現「幻覺」。這都是因為忽略「界限」而容易有的想法。

然而,這是一種真實的負面感覺,是火陷漫延但未至於弄響警鈴的階段,但當警鈴響起時,已是難以收拾的局面。若我們忽略「界限」,很容易把這大塊區域全都割讓出去。當別人踩入你的那條「線」,你就會一次過爆發。因為你覺得自己已讓掉那麼多了,連這條「線」你都要踩?或因為讓掉太多,在那一個範圍內逼自己合理化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減少感覺到那區域被踩到的冒犯感和不舒服,但情緒一直累積,直至碰到最後一條「線」時,你就必然爆發,連自己都嚇一跳。缺乏「界限」教育正是今天人際互動和身體接觸最易出現衝突的原因。

我在事奉機構出版了一副「接觸與界限」的桌遊,希望提高大家對自己「界限」的認識。玩家自選不同組合的人際互動場境,讓其他玩家估他在這場境下,覺得自在舒適(YES卡)或已踏入他的「界限」區域,開始有不對勁的感覺(NO卡)。玩家又可以估他在哪種情況下改變想法。

如果我們能畫出自己的界限,就像旁邊有一個安全網包圍自己。當有人跟你互動令你感覺怪怪時,你就能第一時間知道他是否已踏進你的界限,然後思考如何跟他溝通,表達你不舒服的感覺,在哪程度下你才覺得可以。這就是近年我希望在教會推廣的「寓性教育於娛樂」(Sex Edutainment)。

原載於《時代論壇》第1711期,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h.hk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