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色情生產國和消費國。學者形容美國人不只生活於「性愛的大眾文化(public culture of Sex)」中,而是「公開性愛的文化(culture of public Sex)」。
美國人以法律管制色情資訊的歷史,要由「淫褻」說起。
上世紀司法案件 客觀定義淫褻
美國最高法院在1957年《羅斯訴美國案》中裁定「淫褻」不屬受保障的言論自由,又嘗試以「羅斯測試」定義色情是否「淫褻」。
「對於一般人來說,在現行的社會道德標準下,作品整體或其主旨是否在賣弄色情」。
1973年《米勒訴加利福尼亞州案》中,法官進一步提出「普通人以現行社會道德標準」,去為賣弄色情劃界。所謂「普通人」不是指社群中的普通成員,而是指「不會因群體不同而有異」的理性個體的標準。此外,「淫褻」還包括描述形式是會公然地冒犯他人,並且缺乏嚴肅的文藝、政治或科學價值。
為色情分級審查 曾有效遏抑色情傳播
色情商家當然不滿,認為禁止傳閱和供售色情資訊是傷害表達的自由。
要平衡表達自由與色情資訊傳遞,並不容易。三百年前被視作色情的禁忌文學,今天亦可被視作古典、文雅。由於有些色情資訊屬於踩界,為了平衡言論自由,就需要為資訊分級,而不是完全去禁止。\
過去美國就設立審裁,擬作「普通人」去決定甚麼資訊是淫褻。這與香港「淫褻物品審裁處審裁委員」的角色一樣。直至大量露骨色情資訊於網上流通之前,學者稱1980至90年代的色情傳播的確因審查而受到揭抑。
色情轉至網上 規範理念轉向
網上色情是一門大生意。2007年有成人電影網站一年營業額已達至60億美元;成人娛樂工業在2015年賺得140億美元。全球最多人瀏覽的Pornhub網站,2019年獲得420億瀏覽量,換算下,一日瀏覽量就是全加拿大、全澳洲、全波蘭及全荷蘭人民一起進入網站。
色情工業也走進個體化,大型色情製片商出現沒落。普通人自家製作色情更為主流,每個人都可上載影片,並透過代幣獲得利潤。匿名使更多人願意投身網上色情裡,而且亦再難以有「守門人」去裁定海量的色情資訊的「淫褻」界線。
在2005年起計十年間,全美國只有十宗關於淫褻的檢控。隨色情網絡化,檢控規範有所轉向,規範「淫褻」是循著防止社會道德腐化的理念,現轉移維護兒童安全和女性自主。
立法禁止「報復性色情」及「性勒索」
美國現除了主力打擊的只是兒童色情,各地以新的法例規管網絡色情。
該國31個州立法禁止「報復性色情(revenge porn)」。報復性色情是指在沒得對方的同意下,張貼或分享對方的色情影像,這多數是男生藉前女友的祼照或性愛影片,用以來報復羞辱她。
此外,在阿肯色州及猶他州裡「性勒索(sextortion)」屬於網上罪行的刑事行為。近日在韓國發生的「N號房」事件正屬於此類。受害女士被勒索者威脅,要公開其個人資料,以換取她們的性影像。
這些狀況都與網路色情流通性、人對色情資訊脫敏化和成癮有關。香港需要未雨綢繆,在這兩方面研究規管之法。
延伸閱讀:
Perry, A. E. (2019). Pornography Laws. The Encyclopedia of Women and Crime. Bernat, F. & Frailing, K.(eds.). NJ: John Wiley & Sons. doi: 10.1002/9781118929803.ewac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