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倫理】學者呼籲在科研上關注倫理 保障人類尊嚴

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woman-1209322_1920早前一個生物倫理學的研討會上,有學者呼籲在科技界考慮健全的倫理道德,否則會為人類帶來嚴重傷害。

三位演講嘉賓談到科技發展時,指出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感到憂心。他們談到三親胚胎、借肚代孕、生殖技術、基因編輯和胚胎幹細胞研究等技術,又特別提到科學研究對公眾所隱瞞的不少。

將老鼠「人類化」利用墮胎得來的胚胎殘骸

持維護生命(pro-life)立場的夏洛特洛齊爾學院(Charlotte Lozier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兼生命科學總監李莎德博士,在問答環節中論到為何普遍人都看不到科技所帶來的傷害。換言之,這是科學界透明度的問題。

「很多時,人們只看到科學有多厲害。但是他們鮮有告知大眾,達到科學成果前,到底用過甚麼手段,採用什麼實驗素材。那都是被遺失了的關鍵資訊。」

李博士提到史上首個「人類和猴子雜交體」的實驗,那是由專研基因編輯的「CRISPR」公司在中國所進行的。他又提到另一例子,就是「將老鼠人類化」的研究,利用了從墮胎而取得的胚胎身體組織。

使用人類身體進行研究,科學家本身沒有考慮到倫理道德嗎?

李博士解釋,「特別是那些受訓中的科學家,他們經常受壓,被迫使用某些研究材料……或者基於缺乏透明度,令到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是什麼。」

只知名媛代孕 卻無人關心過十月懷胎的借肚女子

另一位嘉賓是「生物倫理與文化網絡」的媒體人珍妮花.拉爾。他指出媒體對新生殖技術的報導,許多時隱藏了對人的實質傷害。

為了對抗著這種粉飾太平的敘述,拉爾製作電影,揭開有血有肉的女子,在生殖工業裡受到傷害的生命故事。

拉爾深明為何許多人都不知道科技所帶來的傷害,因為「大多數主流媒體都不容發聲,尤其是在揭示(科技的)負面和陰暗面。」

「您在《人物》雜誌的封面上,可以看到話題名媛Kim Kardashian通過商業代孕取得孩子。然而你卻不曾見過那位代孕母親的照片,也沒有聽過別人如何對待她。事實上那些十月懷胎的代孕母,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正為一個高調、有錢的人生孩子。那些付錢的人受到匿名所保護,不會讓那代孕母知道嬰兒落在誰人的手上。」

拉爾感概公眾只收到「一面倒唱好」的訊息,「不論政見是左是右,有宗教信仰還是沒有的人,大多數人都只會覺得進步好,進程好,科技提升好,改善治療方式好,正在幫助某人取得孩子。」拉爾認為生物倫理學家和其他關心這些弱勢婦女的人,須盡可能讓公眾關注,了解最新的情況。

接觸受科技所傷害的人 更能體會人的尊嚴

公眾需要「準確的信息,準確的報導,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是美國天主教大學的哲學教授莫謝拉的看法。

他提到媒體多年來追訪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科技發展,擴大了社會的關注和爭論。公眾的關注和重大的醫學突破較能同步。

「在使用胚胎進行幹細胞研究的辯論下,新科技所能治癒的各種疾病的訊息均廣泛傳遞。而人都能知道在實際臨床試驗裡,治療方法並非來自受爭議的胚胎幹細胞,而是來自成體幹細胞或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莫謝拉教授補充道,科學家們有時是為了籌集資金,而會大肆宣傳,「在運用胚胎進行研究會有許多虛假的承諾,即使科學進步,成果豐碩,也要與科學倫理伴隨而行。」

提升科技界的透明度是重要的。莫謝拉教授認為只要人接觸真實受傷的生命時,才能明白抽象的人之尊嚴。「讓人知道這些事很有幫助。當提到人有尊嚴時,似乎很抽象。但當你觸碰那些被科技進步所利用的人時……如一名懷有匿名捐贈者精子的20歲女子,或是對自己的身份疑惑的人,或那被剝奪了一半親子連繫的人……當真正認識他們的生命時,那些人就會知道這世上有血有肉的人所承受的傷害和代價。」

延伸閱讀:

傳統基金會》|《基督郵報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