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撰稿員)荷蘭一名醫生協助患有嚴重腦退化的病人進行安樂死,被指未得充分共識,近日開庭審訊。此為當地同類事件的首宗官司。
醫生家人合作協助老婦注射毒藥
74歲的老婦死於2016年。
據報,醫生被指向老婦的咖啡裡加入鎮靜劑,再邀請他的家人協助「安撫」掙扎中的病人,讓醫生注射致死劑。檢控方提到病人在過程中反抗,又指該名醫生執行安樂死時,未有取得當事人充份的自主同意。
醫生則回應自己的做法已是非常小心。家屬又表明支持該名醫生。
立下安樂死聲明 未知幾時執行
在那位老婦過身的四年前,他證實患上阿茲海默症,即腦退化症。他在聲明中列明,希望自己在進入療養照護院前進行安樂死,又表明自己欲在仍有知覺時,決定甚麼時候,才是死亡的適當時刻。
關鍵是,當病人的腦部一直退化,醫生還要用花多長時間,持續地查詢病人的意願?又會否在病人下決定前,就已終結了他的生命?
當老婦進入照護後,負責安樂死的醫生就決定,要為他進行安樂死。據報,已逝者的女兒感謝醫生為他進行安樂死。
檢控方表示,他們並非要令該名已退休的女醫生監禁,而是希望弄清楚當病人患有腦退化時,到底應如何施行安樂死的法律。整個社會要為所謂的自主共識,作出適切和仔細的釐訂準則。
雖然有提供安樂死服務的人稱,「我們不應質疑醫生的誠信」,但是對於弱勢如腦退化症的病患者,外加的監察卻尤其重要。
維護生命組織的發言人指責,「患者有權獲得照顧,其人格尊嚴要得到基本的尊重。進行安樂死的做法難以避免有機會剝削弱勢的病人。」他形容到事件裡家人阻止掙扎,醫生行使致命藥物,「這行動本身是極墮落的。」
首個安樂死合法國家 每年五千人喪命
荷蘭是首個國家就安樂死合法化,批准安樂死有嚴格的條文。據報,每年平均有5000人使用安樂死而死亡。此事件是自2002年通過安樂死後,首宗因為未有足夠共識而對簿公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