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覽跨性別運動的三大趨勢——主觀化、低齡化和訴訟化
【跨性別議題淺談系列】…到第三階段,基本上一個人可自行決定性別,任何外在的診斷(更遑論手術)都不需要,這一來性別就完全主觀化。現時,最少有5個國家無需任何醫學證明,只憑個人主觀感覺便可申請改變性別身份…個別國家手續簡便,上網已可辦理,尤如改名一樣便利…
【跨性別議題淺談系列】…到第三階段,基本上一個人可自行決定性別,任何外在的診斷(更遑論手術)都不需要,這一來性別就完全主觀化。現時,最少有5個國家無需任何醫學證明,只憑個人主觀感覺便可申請改變性別身份…個別國家手續簡便,上網已可辦理,尤如改名一樣便利…
同運在社交媒體發起運動猛烈抨擊IBM,因為其執行合夥人阿列比出任一間基督教背景機構的董事局成員。同運指阿列比公開與基督教組織有聯繫,跟IBM高度支持LGBT的形象不符,要求IBM…
哈伯德(Laurel Hubbard)於「澳洲國際賽2017」為新西蘭勇奪女子90公斤以上級金牌,議論焦點是哈伯德是由男變女的跨性別人士,引起不公平的質疑。39歲的哈伯德舉重總成績達268公斤,比亞軍薩摩亞選手多舉了19公斤。
3月10日,美國俄勒岡州27歲遊戲設計師帕奇(Patch)獲法官批准改變性別為「無性別」(agender),相信是美國第一宗「無性別」獲法律認可,法官同時准帕奇改變名字,毋須填上姓氏。
【跨性別議題淺談系列】試想想,如果有個人覺得自己應該只有一條腿,想把另一條健康的腿切去,以配合自己的認知,我們會為他歡慶他可以「做自己」嗎?大概不會吧,好端端的肢體,沒有人會認為切掉也不可惜的。只是當用盡辦法都無法緩解他的心理焦慮時,才無可奈何地接受。其實變性也是一樣——把健康的性器官切除,遷就自己的認知。有沒有想過變性不是必須的?
最近,兩名維護家庭價值人士獲美國政府委任為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代表,令LGBT組織不滿,並致函國務卿蒂勒森要求撤回任命……「人權運動」將跨性別女士(transgender)和酷兒(queer)納入婦女的行列,換言之,「人權運動」會提倡一個男人認同自己是女人的權利,這種倡議正在歐美引起廣泛爭議,遭質疑侵犯真正女性的權利。
「政治正確」最為人詬病的,是導致高壓的社會文化審查,令人即使面對一些荒謬情況,也不敢提出異議,怕被標籤;如此或會使「政治正確」的行為未能得到糾正,變本加厲,令一些社會發展脫離常識,遠離民眾日常生活經驗。美國加州一位媽媽就從日常生活中,覺察到那種異乎尋常的緘默,令她反思性別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