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逾二百文獻 重量級報告歸納指性傾向及性別認同非天生不可改變
首席研究員羅倫斯.邁爾(Lawrence Mayer)表示:「我毫無保留地支持本報告中每一句說話,沒帶有任何關於政治或哲學爭論的偏見。這份報告是關於科學和醫學,僅此而已,不多也不少。」
首席研究員羅倫斯.邁爾(Lawrence Mayer)表示:「我毫無保留地支持本報告中每一句說話,沒帶有任何關於政治或哲學爭論的偏見。這份報告是關於科學和醫學,僅此而已,不多也不少。」
將男人視為男人,女人視為女人,是其所是,難道陳主席認為這些都是「恐懼偏見」嗎?我們希望陳主席尊重不同意見的市民…不要再動輒把「恐懼」、「偏見」、「無知」這些帶有煽動意味的帽子扣在異見人士身上…當跨性別政策影響女性的私隱和安全時,平機會如何平衡不同人權之間的衝突?
「民事結合」最終會導致同性婚姻,社會不應繞過討論應否制度化同性婚姻而設立「民事結合」;「民事結合」既不能阻擋同性婚姻的訴求,更可能在婚姻制度以外,另行設立一個不以彼此委身為目標的異性及同性伴侶關係制度,長遠影響社會穩定……有見及此,我們提出反對「民事結合」的理由,期望引起社會更多討論。
(文:關啟文、陳婉珊)我們發現,現時歐美漸漸接受「肯定式」的做法,鼓勵有性別焦慮的兒童在小時候以異性身份生活,其實未有多少科學證據支持,相反,專家們更關注肯定兒童的跨性別行為會強化了他們的跨性別認同和性別焦慮……香港政府在處理性別界定的問題時,要建基於理性和科學的證據,堅決拒絕把「政治正確」凌駕兒童的最佳利益
適逢立法會選舉年,香港性文化學會舉辦了「民主、人權與社會道德 – 基督徒對現代政治的反思」課程,讓信徒在選舉前熱熱身,對民主、人權和信仰的關係有更多認識與反思,選擇能代表他們聲音的候選人…
戴教授指出今年選舉年是佔中及雨傘運動後的立法會選舉,結果非常關鍵,將影響香港的政治資源分配以及社會關注的民主發展…關教授主要提出政治需要道德作為基礎,並強調民主發展除了政制外還需要道德…
麻省新性別認同歧視指引列明,教會也有機會受規管:「即使一間教堂也可能被視為公共處所,如果它舉辦開放給公眾人士的世俗活動——譬如意粉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