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家庭撫養的孩子表現更好?--論澳洲的最新研究

 摘要:
一份號稱在同類研究中最大型的澳洲同性撫養研究表示同性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健康快樂,但卻遭發現研究樣本缺乏代表性和樣本偏差等同類研究一直為人詬病的相同的問題。

(網絡圖片)

Simon Crouch(網絡圖片)

在我們準備出版這份討論同性撫養研究的特輯之時,一份號稱在同類研究中最大型的澳洲同性撫養研究公布了研究結果:同性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健康快樂。然而,當我們查看研究的方法學時,會發現這研究仍逃不了一直以來對同類研究的批評--普遍使用了便利樣本(convenience sample),換言之,即使報告的結論可信,仍只代表了某一部分的同性家庭孩子狀況,而不能反映普遍同性家庭孩子的情況。這份最新的澳洲研究似乎再一次佐證Douglas Allen、Loren Marks、Mark Regnerus和其他學者對同性撫養研究一再提出的質疑。

澳洲ACHESS研究

2014年中,澳洲墨爾本大學The Jack Brockhoff Child Health and Wellbeing Program研究員Simon Crouch連同其他研究員在BMC Public Health期刊發表了「澳洲同性家庭兒童健康研究」(Australian Study of Child Health in Same-Sex Families, ACHESS)報告。[1]研究在2012年5月至12月期間用問卷成功訪問了315位同性家長,了解合共500位他們的17歲或以下小孩的成長概況,包括一系列心身健康指標。當中八成屬於女同性戀家庭,另外18%是男同性戀家庭。

Crouch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在統計上控制了家長的教育水平和家庭入息等因素後,與平均人口比較,同性家庭的孩子在「一般健康」(general health)和「家庭凝聚力」(family cohesion)兩方面均高出6%;而大部分健康指標,包括情感行為和身體機能,兩者並沒有分別。報告認為同性伴侶更願意彼此分擔照料孩子的責任和平等對待,可能是孩子良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報告進一步指出,社會的污名(stigma)與同性家庭孩子們表現較差的方面有關連。

以偏蓋全的研究結果

(網路截圖)

SALON採用了誇張的標題報道(網路截圖)

傳媒大肆報道這項研究結果,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標題便說:「研究顯示同性伴侶的孩子比同輩較快樂和健康」[2]。SALON.com採用的標題更誇張:「世界最大的同性家長研究發現其孩子比同伴更健康和快樂」[3],其他傳媒如澳洲ABC News、[4]Huffington Post、[5]TIME[6],和英國衛報[7]也作出相若報道。究竟作為大眾媒介,傳媒在報道這些研究結果之時,有沒有責任先核實研究的內容呢?此外,為何那些結果對同性戀者不利的研究,卻沒有得到傳媒相同的對待呢?無論是美國Mark Regnerus使用了具全國性代表樣本的突破性研究,或是加拿大Douglas Allen使用人口普查資料做統計分析的研究,均被傳媒冷待。我們認同新聞自由的可貴,但何故傳媒在同性戀議題上,卻經常表現出自我審查的態度呢?

在2012年發表了對同性撫養不利的研究報告後,遭到排山倒海批評的德州大學(奧斯丁)副教授Mark Regnerus提出了一個簡單的類比,指出澳洲ACHESS研究的問題。[8]他認為好比一個旨在探討福音派基督徒父母的孩子成長狀況的研究,研究團隊在一些富裕社區的教堂,訪問那些帶孩子上主日學的父母,他們孩子的表現。研究團隊的理由是那些上教堂的,自稱為福音派信徒,而又有18歲以下孩子的目標人士,只佔成年人口不足3%。研究團隊針對上述帶兒童上主日學的父母為研究對象,會比收集隨機樣本容易。雖然他們知道隨機樣本是最好的,但因為成本與難度的考慮,他們寧取便利樣本。

研究團隊收集了問卷,進行分析和撰寫報告,並將研究稱為「美國基督徒家庭研究」。這個研究以平均家庭的平均孩子表現作為比較組別,結果顯示福音派信徒的孩子表現較優。他們的父母多是已婚的、受過良好教育的、穩定而且在職。受訪父母表示他們的孩子成長得挺健康愉快──沒有太多情緒困擾、成績不俗。研究團隊將初步結果在同儕評審的期刊中發表,這些結果將有助改善公眾對福音派信徒父母的印象。然而,Regnerus指出,科學家群體不太可能會認為這能得出一個可靠的研究結果(他也同意),更加不會把這「研究」大肆宣揚。

澳洲ACHESS研究使用了便利樣本

其實被大肆宣揚的ACHESS與上述「研究」有很大類比,它在同性戀者媒體賣廣告和宣傳,給同性戀社交和支援組織寄宣傳單張,調查員又會到同性戀者的活動場合邀請他們填問卷,同時接受網上填報和紙本問卷。研究主要透過同性戀組織的電郵名單--譬如Gay Dads Australia和Rainbow Families Council of Victoria--招募受訪者。[9]可能出現的偏差有好幾方面。

第一,研究的名稱「澳洲同性家庭兒童健康研究」已清楚顯示出研究的目的,而這目的一開始參與調查的人就知道,這會否影響他們的回答呢?第二,被調查者是主動報名的,不是隨機抽出來的,這種較積極的性格會否帶來偏差呢?此外,為甚麼這些人會如此主動?背後有何動機?當然,我們不能知道有多少人擁有會帶來偏差的動機,但同性撫養的研究結果有眾所周知的政治含意,我們不能排除有不少受訪者意識到這種影響,並因此有意或無意「調較」他們答案的可能性。第三,可能會出現「社會期許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指面對一些敏感的問題,受訪者在自我評估(self-report)時受其他人的意願影響,過度高估好行為或低估壞行為。我們要知道,答問題的主要是孩子的家長,而不是孩子本人。

(網路截圖)

其中一項樣本特徵顯示受訪兒童年歲偏低,中位數只有4歲(網路截圖)

再者,研究的兒童大部分是同性伴侶有計劃生育的--當中在女同性戀家庭的兒童有80%是透過人工受孕出生,男同性戀家庭的兒童也有82%透過代母生產。根據報告列出的樣本人口特徵顯示,住戶年收入高於中位數的同性家庭高達81%,高於100,000澳元(約72萬港元)的家庭也佔了接近六成(59%)。[10]數據顯示出受訪家庭明顯偏向經濟富裕。家長擁有學位的比率亦高達73%。若我們再留心看被調查孩子的年齡統計數字,會發現孩子的年齡偏低。雖然目標兒童的年齡範圍由兩個月至17歲,但目標兒童的年齡平均值(Mean age)只有5.12年,年齡中位數(Median age)則為4年。獨立看來自男同性戀家庭的兒童平均年齡再低一點,平均值與中位數分別是3.86和2。

綜合這些數據看來,參與是次研究的同性戀家庭,似乎主要是由高收入、高學歷,近年透過人工受孕或代母方式成為家長的同性伴侶組成。那麼,這群受訪者兒童的幼年狀況能代表普遍的同性家庭孩子的情況嗎?相信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能。

結語

總結而言,雖然ACHESS的研究樣本高達500個,但基於取樣方法,以及樣本傾向來自有計劃的生育和經濟、教育良好的家庭,我們有理由懷疑研究的結果未必能真實反映澳洲普遍同性家庭的兒童狀況。另一方面,這份研究報告將正面的研究結果歸功於同性伴侶的平等關係,卻將不利的因素歸咎於社會歧視,也給人「輸打贏要」的感覺。面對這些具爭議性的議題,我們應保持批判,尤其是作為第四權的傳媒,更應發揮讓公眾了解問題的獨特功能,避免淪為某一意識形態的宣傳機器。

註釋:

[1] Crouch, S., et al. (2014). Parent-reported measures of child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same-sex parent familie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BMC Public Health 14, 635. Retrieved from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458/14/635/abstract.
[2] Bever, L. (2014, July 7). Children of same-sex couples are happier and healthier than peers, research shows. The Washington Post.com. Retrieve from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rning-mix/wp/2014/07/07/children-of-same-sex-couples-are-happier-and-healthier-than-peers-research-shows.
[3] Abrams, L. (2014, July 7). World’s largest study on same-sex parents finds kids are healthier and happier than peers. SALON.com. Retrieved from http://www.salon.com/2014/07/06/worlds_largest_study_on_same_sex_parents_finds_kids_are_healthier_and_happier_than_peers.
[4] Children raised by same-sex couples healthier and happier, research suggests. (2014, July 5). ABC.net.au. Retrieved from http://www.abc.net.au/news/2014-07-05/children-raised-by-same-sex-couples-healthier-study-finds/5574168.
[5] Wong, C. (2014, July 7). Children Of Gay Parents Are Happier And Healthier Than Their Peers, New Study Finds. Huffingtonpost.com. Retrieved from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4/07/07/children-of-gay-parents-study-_n_5563547.html.
[6] Children of Same-Sex Parents Are Healthier: Study. (2014, July 7). TIME.com. Retrieved from http://time.com/2964509/children-of-same-sex-parents-are-healthier-study.
[7] Children of same-sex couples healthier, says Australian study. (2014, July 7). Theguardian.com.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jul/07/children-of-same-sex-couples-healthier-says-australian-study.
[8] Regnerus, M. (2014, July 9). Is Same-Sex Parenting Better for Kids? The New Australian Study Can’t Tell Us. Public Discourse.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publicdiscourse.com/2014/07/13451.
[9] Crouch, S., et al. (2012). ACHESS – The Australian study of child health in same-sex families: background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ology. BMC Public Health 12, 646. Retrieved from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458/12/646.
最近發表的正式報告,只簡單交待了研究方法,但兩年前發表的前期報告,則較詳細地交待了收集樣本的方法。
[10] 根據報告提供的澳洲統計局連結,2011年澳洲的住戶週薪入息中位數為$1,234澳元,粗略推算乘上52週當作年薪,約為$64,168。因此將年入逾60,000澳元(約43萬港元)的家庭列為高於入息中位數的住戶。

 

【註:原文刊於《性文化評論》第一期《拆解同性撫養的迷思》二0一四年九月號:
http://www.scs.org.hk/comment/2014/Vol1/comment1.pdf,頁11-13。】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