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性家庭」撫養的孩子

130402_A14_「單性家庭」撫養的孩子在傳統家庭成長相比由同性伴侶養大的孩子,真的沒有分別嗎?美國一名茶黨領袖沃林,發覺跟男友組織家庭就是跟前妻的不一樣。孩子缺少了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也是對他們的傷害;結果與分居十年的妻子復合,理由是他知道孩子需要父母親雙方的愛護與照顧。

美國加州自2008年同性伴侶可以進行註冊後,現時已有4萬名由「同性家庭」撫養的小孩。沃林的家庭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有組織堅持這對小孩成長並沒任何問題。在兩年前,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人口研究中心籌備了名為New Family Structure Studies的研究項目,嘗試收集客觀數據以了解孩子的狀況。調查隨機抽樣了1萬5千位參加者、訪問約3千人,分析得出共40項有關社會、情感、及人際關係的指數,這裡先列舉幾項:

平均分/百分比(%) 完整
家庭
女同志母親 男同志父親 收養
家庭
單親
家庭
1. 教育水平 3.2 2.4 2.6 3.2 2.7
2. 抑鬱程度 1.8 2.2 2.2 2.0 1.9
3. 正在失業 8% 28% 20% 22% 13%
4. 有自殺念頭 5% 12% 24% 7% 5%
5. 曾被父母/成人愛撫 2% 23% 6% 3% 10%
6. 曾被迫發生性行為 8% 31% 25% 23% 16%

(資料來源:http://www.familystructurestudies.com/outcomes/)

綜合整體結果,發現跟親生父母同住及成長的孩子在不同方面均取得更好的成就。報告結果被一位女同性戀者領養的孩子羅拔知道後,他感慨:「我的家庭沒有父親,無法正面建立性別自信,也不明白在完整家庭中相處的潛規則。」他現正公開反對同性婚姻,讓更多人明白兒童的訴求,更不想孩子淪為滿足成年人的政治工具。

【原文刊於《AM730》,2013年4月2日,頁A14】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