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娟博士引言:
近日報紙新聞 – 法庭審理兄長強姦妹妹案件
顯示: 1. 家庭制度已無法保護女性不受性侵犯(兄長、父親、其他親友等);
- 家庭成員之間的傳統道德約束力瓦解;
- 父或母無法招架社會上縱慾的風氣以啟導子女;
- 家庭作為人格及道德傳遞的角色褪去,淪為純粹經濟組合;
- 家庭作為子女成長及情感所繫最重要群體,在當中若受到傷害創傷亦必最深。
一般香港家庭的困局:
- 經濟壓力 – 雙職父母、負資產、貧富懸殊,生活壓力迫人
- 工作壓力 – 最高工作壓力城市、長時間工作、少與家人親密接觸時間
- 養而不教 – 假手於人(菲傭、祖父母、媒介、學校),以物質補償時間不足
- 個人主義 — 父母看重自己享受多於子女利益,不願為子女犧牲,甚至認為他們是個人自由的負累,當全職工作比教養子女有更大的成就感
- 現代的子女愈來愈難教 – 育兒方法、媒介、朋輩的影響
- 缺乏愛與委身的城市 – 單親家庭、手足相殘、鄰舍無法守望相助、學校是競賽搏鬥場、政府對家庭建設缺乏承擔
如何定義健康家庭?
- 家庭建立者(男女雙方)必須要有健全人格及良好自我形象,有決心維繫家庭的長期穩定;
- 有愛心的家庭 – 父母彼此相愛、令子女在受愛護的環境下成長
- 對子女教養認真的家庭 – 願意對此作出承擔並負上代價,例如時間、學習
- 培育子女身心靈健康發展,令他們可以融入社會,愉快的成長
- 健康家庭非因緣際會組合而成,而是要各成員之間努力經營
- 健康家庭需要有共同信念/理想,作為推動及維繫子女性(格)教育的力量
健康家庭對性教育的重要性:
- 性(格)教育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家庭教育及後天環境發揮很大的陶鑄力;
- 子女表現是家庭關係的一面鏡子,對性的態度亦是雙親關係的反映;
- 西方性教育經常將性需要視為個人選擇的問題,事實上不是存在選擇與否,而是有沒有能力/條件作出選擇(例如:沒有受過體育訓練的人能否選擇當運動員?沒有自制力訓練的人能否在性衝動時尊重伴侶的意願?);
- 性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人格道德的教育,家庭作為人類成長最基要群體,具有策略性位置作為兒童的道德權威及承擔紀律他們的責任;
- A man in the home is worth two in the street. (Mae West, p.250) 對子女性教育成長至為重要(子:多自制少學壞學業成績較好;女:較少情緒問題、自毀傾向及延遲對性行為的追求)
- Study after study has shown that children who are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of strong values tend to thrive in every sense. (Louis Sullivan, p.252)
- For the youngest and most ender plants the best environment is a greenhouse. It gives them a head start: upon being transplanted, such plants are larger, stronger and more resilient to disease than other plants. Children need similar protection and nurturing environment for healthy moral (sexual) development.
Psalms (144:12) ‘Our sons in their youth will be like well-nurtured plants.’ The child brought up in a good home environment will be stronger, healthier, and more resistant to the various moral diseases circulating in the larger culture. (p.256)
如何培育子女?
- 愛與紀律結合:以馴服子女的放任及學習尊重權威(只有愛及縱容的父母會令子女缺乏自制、自發及抵抗能力);
- 強化好習慣,對某些行為設定界線(當子女面對朋輩壓力時有更大意志不去跟隨;有助加強子女對父母的尊敬);
- 學習處理家務(哈佛大學有研究顯示,男孩子從小協助家務的,長大後會更快樂,所得的工資較高,更有工作滿足感,更美滿家庭及人際關係,體格亦較好;心理學家解釋是因為在家中及社群掌握個人工作能力,與及體會自己的存在價值;
- 學習幫助有需要的人,訓練對社會有貢獻;
- 家庭是小教堂、小聯邦而不是小酒店,應建立一些獨特的禮儀(奉獻)及異象(行善)
- 過沒有電視的生活(看電視幾乎是大部份現代家庭的禮儀,電視內幾乎沒有宗教活動,性行為除了在婚姻關係以內幾乎無處不在,電視所宣揚的價值與健康家庭價值對立);
- 重返傳統道德基礎:閱讀 — 製造有建設性的話題,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建立智慧、道德模範、延續傳統文化火炬。
總結:空間及位置之戰
社會上:家庭與學校性教育有何空間?
小朋友心目中:父母及老師有幾重要?他們的意識被甚麼意念佔據?
資料來源:William Kilpatrick (1992) Why Johnny Can’t Tell Right From Wrong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New York: Touchstone
【註:本文原刊於《北宣家訊》〔香港:宣道會北角堂,2005年1月〕】